刘瑞敏: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
更新时间:2025-07-01 关注:3659
作者简介
刘瑞敏,男,1956年5月6日生,天津蓟州人,中共党员,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员、南国文学副主编、签约作家、天津市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天眼》《游子回家》《古都生色》《劝爹》《特殊户口》《较量》《初心未眠》《存钱》《齐风油韵》《写在遗体器官捐献纪念碑前》《一位值得怀念的老人》等多部作品在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并获奖。2019年发表长篇小说《齐韵油魂(47万字)》,曾获中国现代文学实力派作家、中华文化传播使者荣誉。
香 玉 常 香
常香玉大师是我国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曾任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戏剧学校校长、河南省文化厅顾问。获文化部最高荣誉奖;中国文联优秀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当选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被誉为“豫剧皇后”,多次进中南海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宾演出,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宴请。二零零四年七月二十七日,国务院追授常香玉“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建国以来我国受此殊荣的艺术家凤毛麟角。
记得在我刚记事的时候就经常听父亲哼唱豫剧,耳濡目染,长大了我也喜欢上了豫剧,慢慢的还学会了几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打仗在边关,女子纺线在家园……”有时父亲还给我讲豫剧大师常香玉的故事,尤其是听了常大师为支援抗美援朝与丈夫一起自编自导自演豫剧《花木兰》,不辞辛苦两年巡演七省、市并将演出所得购买一架战斗机,命名“香玉剧社号”捐献国家的故事后,毛主席接见常大师夸奖她:“你这个香玉啊,真是不得了啊!”我对常大师就更加充满了崇拜和敬仰。心想这辈子要是能见到大师该有多好啊!没想到还真是与大师有缘,竟真的见到了常香玉大师本人。
那还是我在厂党委办公室任秘书的时候,我们厂生产的油品对河南省的小麦抗旱保收给与了很大的支援,河南省政府为了表达对我厂的感谢,委派常大师率河南豫剧团前来慰问,我当时被厂部派去作为联络员为剧团服务。当我见到大师的第一眼时简直就惊呆了,这哪里像一个家喻户晓赫赫有名的豫剧大师啊?分明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老婆婆吗!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两眼直愣愣的看着大师:蓝色对襟立领上衣,黑色裤子,花白的头发梳着农村妇女常见的那种纂,完全是一身农妇装束。只有看到大师那一双大眼睛时,才让我相信她是大师,同时也让我立刻想起了那句“声情并茂”的词语。大师的那一双眼睛的确与众不同,不仅有神而且闪光,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会说话,大师的音容笑貌一举一动都从眼神里表现出来。我记得曾经听过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苦练眼神的故事,说梅大师开始学戏的时候天分并不是很好,尤其是眼睛不大也没有神,这是一个演员最大的不足。为了让眼睛有神他每天瞪大了眼睛上下左右转动眼珠,有时还盯着眼前飞的苍蝇、蚊子或其它小昆虫练。相信常大师的那双会说话的眼睛也一定是苦练出来的。当近距离亲眼观看了她的演出后,我更加深刻体会到,大师平时不演戏的时候从外表是看不出她是大师的,是一个极普通的人,但是当她入戏为观众演出的时候,她的每个台词、唱段、表情、动作确实与别的演员大不一样,她能以她独有的艺术特色和魅力把观众牢牢吸引住。
在一周的慰问中,常大师不仅在职工俱乐部为全厂的职工家属演出,还深入到车间、班组为因倒班看不到俱乐部大场演出的职工专门演唱。《断桥》《烤红》《花木兰》《战洪州》这些豫剧经典剧目足足让全场职工家属们大饱了眼福和耳福,有幸亲眼目睹了大师的艺术风采。工人们说,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亲眼见到这么有名气的豫剧大师,而且一点架子都没有,咱们点哪段大师就唱哪段,真让人感动啊!那年大师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了,可是在一周的慰问中几乎每天都是和青年演员一样白天深入车间班组唱段子,晚上又在俱乐部参加大场演出,没有很好休息的时间。每次厂领导劝她休息时,她都操着浓重的河南口音笑笑说:“工人们都盼望已久了,我不能让大家失望啊!再说了,你们对河南人民支援那么大,我受省领导和父老乡亲们的委托来慰问也得好好表现不是!”在那段日子里,全厂的职工家属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干劲,还推动了豫剧的普及,好多人开始学唱豫剧了,着实掀起了一个不小的豫剧热潮。
慰问结束快要分别时,我很想跟大师留个影做纪念,可就是不好意思开口,就在我犹豫为难的时候,没想到大师竟主动提出说,这些天刘秘书为我们服务跑前跑后的很辛苦,我们留个影吧,我听了之后真是感激万分。现在这张合影照虽然已经有三十多年了,但我依然珍藏如新,每次欣赏我依然感到浑身热乎乎的,沉浸在幸福荣耀之中!
作者与常香玉合影
一个月以后,工会摄影的师傅把常大师在厂慰问演出的剧照整理出了三本影集,并由党委书记、厂长、工会主席亲自签名,厂部又决定派我把影集送到北京大师家里。那天大师正在和丈夫陈宪章先生一起研讨排戏,陈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剧作家,也是大师级的人物,他们看到我送来的影集非常高兴,没想到厂领导考虑的如此细致周到,表示非常感谢,一再留我吃饭。我虽然内心很想,但是不敢,我想我只是个小秘书,怎么能麻烦大师这么大的人物呐,所以有些紧张,再说了,人家正在排戏我不能添乱去打扰人家。常大师看出了我的为难和紧张,笑呵呵对我说:“刘秘书你大老远的辛苦来给我们送影集,吃个家常便饭还不应该嘛,你尝尝我擀的面条,可好吃了!”陈先生也附和说:“是啊,我都吃了几十年了还没吃够,你快尝尝吧,你大娘的手艺可不一般啊!”一句话说的我心里热乎乎的,陈先生不愧为编剧高手,说话既幽默又到位。我看到两位大师如此真诚和蔼可亲又这么平易近人,紧张的心情也就放松了许多,于是在大师家吃了一顿这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手擀面”。席间常大师还给我纠正说:“你不用总叫我大师大师的,叫我大娘就行,这样还显得亲切。其实,我们这些演员下了舞台就是和普通人一样,没有啥高贵的,观众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作为一个演员没有观众你的本事再大也白搭,我从心眼里感谢党和毛主席,解放了才把我们这些旧社会被人瞧不起称为戏子的人提高了地位,称为文艺工作者,尤其对我还给了很高的荣誉。……”大师的话我听了以后十分感动,对我这么一个小秘书,两位大师却像对待亲人和贵客一样热情,真让我受宠若惊,坐立不安。
这次去大师家,再次让我惊服,原以为这么有名气的大师,家里肯定又宽敞又豪华,可是事实却与我想象的截然不同,两室一厅既不宽敞,室内的摆设就是简单的几件家具,更谈不上豪华。
回来以后,我找了一些有关大师的资料,对大师有了进一步了解:大师九岁学戏十岁登台,十三岁名满开封府。艺名常香玉含义是:玉者,坚固、高雅、纯洁,姓与名联系在一起即为“艺术之花常香不败,”表达了大师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与丈夫陈先生的爱情故事,更是早已成为民间佳话:陈先生看了大师的演出后逐渐对豫剧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对大师萌生了爱情,在大师受到地痞恶霸欺辱时陈先生挺身相救,后来当陈先生被捕遇难时大师同样几近倾家荡产营救,最终陈先生离婚辞官与大师结为伉俪,有情人终成眷属。婚后陈先生帮助大师编剧排剧,为宣传抗战他们首次排演了豫剧史上第一个现代戏《打土地》。一九四九年十月,为庆祝西北解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指战员演出,受到彭德怀、贺龙等首长的接见。
解放后,夫妻二人更是全身心投入到了我国的豫剧事业上,在原有豫西调的基础上,融合了祥符调古朴淳厚、委婉含蓄、俏丽典雅的艺术风格。同时还吸收了京剧、曲剧、河北梆子等诸多剧种元素,将正确的运气方法与宏大的发声共鸣,把精巧的吐字技术和娴熟的唱腔手段融为一体,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音色丰富、音域宽广、音质纯净的“常派”艺术唱腔:唱腔甜美、音韵纯厚;吐字清晰、格调新颖;表演传神、多姿多彩;雅俗共赏、情感细腻;内涵深邃、引人入胜。为我国的豫剧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豫剧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二零零四年六月一日,当我在电视上看到大师逝世的噩耗时,瞬间热泪盈眶,就像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一样难过,我赶紧取出珍藏的与大师合影的照片,捧在手里泪流满面,心里不住的默默悼念:
“常大师,您一路走好!”
“人民艺术家常香玉,人民永远怀念您!”
-
下一篇:火龙岗上的英雄足迹
-
·叶建华|相伴诗书追雅韵 悠然践梦逐安康2024-10-31
-
·远古的呼唤,筑梦新时代 ——辜慧龙书法作品展在广州市青年文化宫隆重开幕2024-10-31
-
·吉项鱼: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2025-07-01
-
·杜春成: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2025-07-01
-
·刘瑞敏: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2025-07-01
-
·火龙岗上的英雄足迹2025-06-26
-
·【全国第四届郦道元文学奖参赛作品选登】天津高淑琴《过年》2025-06-23
-
·瘦石先生《蝶恋花》八首2025-06-09
-
·厉彦林丨《母爱情深》读书分享会在家乡山东莒南举办2025-06-08
-
·天津工业大学博雅书院邀请袁铁山作“邂逅中华诗词之美”专题讲座202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