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玉成: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
更新时间:2025-08-06 关注:2851
付玉成,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旅菲退休企业家,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专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菲律宾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著《国际工程纵横谈》(上、下册),散文集《另眼看世界》及诗集《历经苦难才有诗》,多次在各种征文中获奖,在媒体及刋物发表文章及诗歌400多篇。
表叔的神针
文/付玉成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医疗基本靠的是赤脚医生,我们村的赤脚医生名叫王金波。王金波是我的表叔,属于很亲的那种,我奶奶是他姑姑。虽然我们那个地方讲究: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就完了。我属于第三代,奶奶在的时候我们走动非常频繁,父亲和表叔也是兄弟一般,只是后来奶奶过世,父亲搬到城里,我在外地安家,就慢慢的有些疏远了,但是我父亲和表叔仍旧非常亲近,虽然相距百十里地,但还是频繁的来回走去,一起喝酒,听说我父亲在过世的前一天骑车100来里路找表叔喝过酒。
小的时候我体弱多病,经常肚子疼,由于农村卫生条件差,食物细菌多,很多时候大便拉出来的是蛔虫,有时候蛔虫还从嘴里和鼻子里钻出来。
因为营养不良,小时候我瘦得像只猴子,除了蛔虫之外,还患有疳积病,就是人们常说的营养不良。那个时候,正值文革,只能吃个半饱,所以,身体几乎没有什么抵抗力,经常饥病交加,而农村医疗只能靠赤脚医生,赤脚医生除了有个漂亮的箱子外,基本没有什么药。我因长年肚子疼到尺八医院看过,到湖南的华容砖桥找张医生看过,还用过土单方,下过菩萨(请人跳大神),但都没有什么效果,直到有一天,病得开始说胡话,奶奶求金波叔想想办法,为付家留下这条根,金波叔不知从哪里弄了一支神奇的药,一针打进去我就安静了,筋也不抽了,肚子也不疼了,第二天拉出大量死去的蛔虫,慢慢的开始想吃东西了,调养了几天病就好了。
我一岁便没了母亲,是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的,父亲留给我的印象其实不深,但生病后有两次是刻骨铭心的,一次是父亲领我到湖南华容的砖桥去找张医生看病,一次是在尺八区医院住院。去砖桥路不过百里,可隔着长江,要搭轮流,再走山路,很是费事,一个半大不小的男孩子一直需要父亲背着,放下来肚子就疼。就这样往返百多里,把父亲累的够呛。
砖桥的张医生被人吹得很神,其实并没有治好我的病,回来后又转到尺八镇住院,还是父亲照顾,两天时间寸步不离,除了上厕所和买吃的,都在病床边陪着我,记得一天晚餐,我看到邻床的病人吃的是食堂的饭菜,羡慕极了,我们因为没有钱,父亲只好在外面买了块白豆腐,用盐拌了一下,我们两人就着下饭,那豆腐渣子卡在喉中,真的难以下咽,我真的是很想尝尝食堂的味道,可是我知道父亲太穷,否则,他绝不会让自己生病的儿子吃这种既没有煮熟,也没有味道的东西。
我记忆很深的是,所有给我看过病的医生,都是先用食指和中指并在一起压压我肚子的不同部位,问问哪里疼,哪里不疼,说来也怪,压的时候觉得哪里都不疼,放手之后又觉得哪里都在疼,这和父亲带我往返湖南砖桥时背着不疼放下就疼是同一种感觉。既然区医院也查不出个所以缘,加上身上的钱快用光了,父亲便买了一些医院开具的宝塔丸子和中药,领着我回家了。
回家以后,肚子依旧时好时坏,疼的时候直不了腰,直到有一天发烧说胡话,奶奶只好再请表叔回诊。记得是一个夏天的傍晚,表叔匆匆地背着医疗箱来到我家,在把了脉相,看了眼睛和舌苔之后,告诉奶奶,我病得已经不轻了,要下重药才行,可是他只是一个赤脚医生,没有太多的把握,担心药效反常。奶奶说:“顾不了这么多,错了也不怪你,咱俩是亲姑侄,相信你不会有坏心,你就放手治吧”。
有了奶奶的鼓励,表叔从药箱拿出一支药剂,吸进针筒,在我屁股上扎了下去,后来就出现了前面所说的情况。
我病好之后,奶奶问金波叔当时用的是什么好药,怎么这么灵?金波叔告诉她是青霉素,这在当时属于稀缺药品,一个大队卫生所也就两支,后来奶奶一直对表叔心存感激,并告诉我是表叔求了我的命,千万不要忘了他的大恩大德!
哪能啊,50多年过去了,我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表叔,只是至今没有机会报答他老人家,因为表叔当过赤脚医生,恢复高考后就顺利地考上医学院深造,成了名符其实的医学专家,无论是学术造诣,还是社会地位都远远在我之上,自己想执鞭坠镫的机会都没有,现在他虽然已经光荣退休,但仍然坚持在乡里治病救人,他的医德一直在我们老家被人传颂,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其实,当时我所谓的肚子疼毛病就是因为营养不良和食品不卫生而引发的肠道感染,蛔虫只不过是细菌感染后的病理表征,表叔一针定乾坤,至今已经近五十年,我再也没有重患过肚子疼的毛病。
故乡的秋天不一般
文/付玉成
人们赞美秋天,因为秋天的美丽;人们赞美秋天,因为丰收的景象;而我赞美秋天,则是因为又回到了儿时的记忆,那是一个生我养我助我展翅高飞的地方,是故乡的秋天造就了我人生的春天。
是啊,就是四十三年前的那个秋天,我从江汉平原的那个小村,提着行囊,辗转岳阳,搭上绿皮火车,一路站立来到武汉,进入了大学的殿堂,成了一名在当时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从此实现了“鲤鱼跳龙门”的最初理想。
时隔几年,还是那个秋天,我又有幸通过国家研究生统考,从江苏连云港市,来到首都北京,继续完成我的研究生学业。从此,北京成了我迈向世界的桥头堡。这种人生的三级跳,在当地也算得上是稀罕之事。在此之前,我所在的那个地方既没有出过大学生,也没有出过研究生,更没有人能够出洋海外。所以说秋天是我收获的季节,也是我的幸运时刻。
秋天,是最需要慢慢品味和意会的,她像浓茶,像老酒,越品越有味,越品越不舍离去,它有中年男人的刚劲,更有成熟少妇的风韵,它的筋道和深遂,它的柔和与温情,叫人流连忘返。如果把春夏比做青少年,秋天就是中年大叔。它稳重持久,虽然有点慢热,但热得深沉执着,总能给人一种欲拒还迎的感觉。在秋天,最令人难忘的是秋阳,早晨它含情脉脉、羞羞答答地钻出地面,到了中午却热情奔放,似火似焰,下午时分尤其是接近黄昏,又变得柔情似水,依依不舍的分手告别,并抛下一个勾魂的媚眼,让你欲罢不能。 太阳西沉后,秋天换上晚妆,和煦的秋风抚摸着你的脸夹,你的双手,你的全身,让你飘飘欲仙,舒服得无以复加,总觉得时光匆匆,一天太短。如果你能够在一天的忙碌之后,静下来和爱着的人坐在江边听涛,秋的呢喃细语像似对你说着情话,江心的鱼儿时不时的跃出水面,挑逗着你,好似要邀你一同畅游美丽的长江。秋天的长江,温顺而绵柔,在安静的秋晚,江流与水草耳鬓厮磨,发出吱吱的声音,江边还会间歇性的传来秋虫唧唧,告诉你这个世界还醒着,亲昵需要适可而止。不信的话,你可以抬头望天,繁星之下,还有拖着长长尾巴的流星在巡视着世界,虽然速度迅速,但所有的瞬间都被永恒地记下。
是啊,天上一日,世间千年。地球上那个渺小的自我,在历史的长河中尚不及一粒尘埃,人在做,天在看,每一个瞬间都会留下深深的烙印,是否有一束属于自己的光,完全取决于是否具有纯洁之灵魂和广阔之胸襟。想到这里,我不禁扪心自问,自己这一生有资格留下这一束光亮吗?
人生的早期,为了事业和家庭,生活过得囫囵吞枣,还没有尝出滋味,日子就匆匆地过去了,秋天的美景,丰收的果实都没有来得及品味和享受。自打工作以来,自己经历的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要不是在高楼大厦中穿行,就是在嘈杂的工地上忙碌,早出晚归没有季节,人生的旅程缺少乐趣。静思己过,享受时光,那几乎是一种奢侈。尤其是南洋菲岛,只有雨旱两季,根本就感受不到秋天的别样,如果不是这次故乡采风,几不知今日何时。更无缘打坐沉思,真乃是江边静坐如参禅,一刻胜读十年书。
这次回到故乡,一是体验故乡的金秋,寻找逝去的梦想,尝试着留住过往的时光,且行且回忆;二是享受故乡的秋日静美,将美丽的画卷刻入心房,勾勒出广褒原野上的五彩童画,让黄色是的稻谷,绿色是蔬菜, 红色的是高粱,白色的是湖泊,蓝蓝的天空拼制成一幅动人的图画,再让群鸟在图画上恣意飞翔,给画面带来动感,可谓且行且享受。
说到享受,除了视觉,故乡的秋天也会提供不同的嗅觉盛宴,无比清新的空气,除了香味,还带甜味,既是瓜果的味道,也是太阳的味道,是一种自然的沁人心脾的成熟味道,而且无论你走到哪里,清新的味道都会如形随行地跟到哪里。
故乡的秋天是忙碌的,一切都成熟了,等待着人们去收获,忙活了大半年的人们,看到丰收的景象,饱经风霜的脸上笑成一朵绽开的菊花,眼神都定格在时钟九点一刻的位置,人们忙碌而快活着,抓紧好天气,抢收抢割,颗粒归仓,除了来年的种子和全家的用度,多余的物品都用来换钱。该添置的农机要添,该建的房屋要建,生活好了,最好还购置辆小车,将有滋有味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秋天的水产十分丰盛,刀鱼秋肥,艳阳高照,白水之下,鱼翔浅底,一望无际的沟港湖泊,有鱼塘,有莲池,有小龙虾网。你可知道,我的故乡是全国知名的水产和水稻之乡,二者的产量都在全国名列前茅,尤其是三峡大坝建成之后,水产养殖要风得风,要水得水,渔业收入已经成为故乡的经济支柱,“到处野鸭和莲藕”,“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这是耳熟能详的《洪湖赤卫队》主题曲。人人都说天堂美,孰知天堂在故乡,有了丰富的鱼类产品,故乡的早酒便有了数不清的配菜。
故乡的早酒既是一道风景,也是一种文化,它传承数百年而不衰,是故乡人辛勤工作的写照,地处长江沿线的故乡,很多人过去靠拉纤谋生,纤夫们起早贪黑,在潮湿的江边行走,靠早酒驱寒、提神,壮胆。“喝了我的酒,见了神仙不低头”,再大的苦难都能挺过去。现在日子好了,行船不再靠纤夫。可是,早酒的文化已经深深地印入到乡人的骨髄,成了故乡的一种风俗,故乡的早酒颇具特色,一壶温酒,八碟、十碟、二十碟配菜,热热闹闹,红红火火,为推动故乡的旅游业添砖加瓦。
秋天的长江美不胜收,故乡紧邻长江大堤,延绵数十里的防洪林带映着蜿蜒的江水,绿白两条巨龙并肩而行,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彩色画卷。秋天的江水,平缓而顺从,紧贴河沿,盼顾左右,一反夏天的暴躁,极像一个刚刚嫁人的温柔少妇,又像哭够了即将入睡的孩子。高峡出平湖,神女做不到的事情,我们做到了,过去翻滚咆哮,桀骜不驯的长江被治理得服服帖帖,十年九涝的故乡再也不用担心水患,洪峰季节,水变成了电能,枯水时间,开闸灌溉,过去的滩头变成了江滩公园和十里长廊,人们在这里享受美景,锻炼身体,展现出一派和谐的欢乐景象。尤其是在傍晚,长江绿带,成群的牛羊,夕阳余辉之下,牧童晚歌,有江枫渔火的味道。江心几只小船,那是渔政巡逻的船只,为保护江豚,家乡政府专门做出的精心安排,太阳落到江心,映出红红的一片,用故乡的说法叫做“日头落水”,因为在一眼望不到边的江汉平原,夕阳西下,长江就是日头的家。
喜看稻菽千重浪,风吹草低见牛羊,故乡的秋天不一般。
谁不说我家乡美
文/付玉成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久别回归监利,亲切感油然而生。蓝天白云春意盎然,谁不说我家乡好!湘鄂交界的监利,鱼米之乡的美名,红色革命的摇篮,在美好的季节中呈现出别样的色彩。三月的荆江,温顺得像一只绵羊,水位不高不低,江流平缓,滩涂显现,沿江两岸处处风景,城市边际芦苇密布,两端是无边的紫云烟,和金灿灿的沙滩,远处青草萋萋,蜜蜂飞舞,风中略带清香。这是一个令人陶醉的季节,到处充满着生机与活力。艳阳之下,江水平静得像光滑的透镜,轻柔安详。偶尔鱼跃水面,打破江水的宁静,在静美的江心泛起涟漪,构成一幅美丽的立体画卷。水天一色处,游轮货轮若隐若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给长江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其实,千百年来长江都是重要的运输水道,是内贸和外贸的主要参与者,为中部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长江重镇的监利,河运还催生过纤夫产业和早酒文化,虽然纤夫已经成为过去,但早酒长盛不衰,成为监利的一张名片。一年四季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监利品酒打卡,每到早晨,监利宋家湾一带便热闹非凡,人头攒动,排队品尝监利早酒,将舌尖上的监利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长江历经十多个省份,行至监利被称作荆江。江心洲便是成年累月淤积起来的一片绿地,从早到晚小鸟唧唧,即使是在河对岸也能听得清清楚楚。洲上无人居住,只有繁茂的树木和芦苇,因为保护得当,江心洲成了飞禽及小动物的天堂。野兔、野猪踪迹不断,锦鸟、飞禽叫声不绝,行走其间,时不时会碰到鸟窝鸟蛋,更有芦笋尖尖,脆嫩鲜香,地米菜、油毛菜随处可见,好一副生态公园的景象!
我们赞美长江,更赞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江心洲虽说是淤积而成,其实是上天的馈赠,它不仅成就了一番风景,还配合三峡大坝挡住了洪峰,将滚滚长江驯服得服服帖帖。它是老天送给监利人民的一份厚礼,洲上物产丰富,景致奇特,既给文人墨客带来才思,也给当地百姓带来财富。古代伍子胥、屈原、曹操及陈友谅都在监利的历史上留下过浓笔重彩,当代的贺龙、段德昌曾经将这里建设过红色摇篮,历史的记忆一直成为文化人研究的史料及坊间传颂的故事。
长江每年都有行洪期及枯水期,枯水季节长江退出大片土地,江滩和江心洲便露出水面。此时的长江不再是水天一色,而是水景交融。尤其是三峡大坝修成之后,没有了洪水泛滥,江滩及江心洲的风景更加引人入胜。即使是洪峰季节,江心洲的林木在激流中飘摇,成为点缀长江的一抹风景。长江的两岸是江滩,江滩的泥巴是带弹性的,厚厚的一层小草长在上面,像地毯一般柔软润滑。这种富有营养的土壤孕育出极富营养的各种植物。正因为如此,江滩是一方宝库,大城市及大饭店名食名材在这里随处可见,而且是名符其实的纯天然无污染。应时菜蔬四季皆有,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记得有这么个故事,说是监利乡下一老妈妈被事业成功的儿子接到北京后去大饭店用餐,看到餐桌上的凉拌冰草和地米菜后百思不得其解,这不是我们家乡猪吃的饲料吗,怎么进了大饭店的餐桌?是啊,在我们家乡很多名贵的食料根本就是野生的。每至清晨,江边的居民来到江滩公园晨练,然后顺便摘一把篱蒿、芦笋或地米菜,一天的食料便有了着落。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一个纯粹的观光客,漫步江滩你能够随处可见摘菜人。此外,这里的牛羊个个膘肥体壮,肉质鲜嫩,皆因纯天然食物养成。过去,人们常常会在芦苇丛中抓鸟捡蛋,现在环境保护以后,人们加倍珍视那些锦鸟、野鸡、野兔及野猪,不再有人猎获这些共生的动物和飞禽。生态环境的改善,江滩成了小动物的乐园,长江禁捕也大大提高了水产的质量,四大淡水河鲜:银鱼、刀鱼、长吻鮠和鲥鱼闻名遐迩,监利段还成了河豚的家乡,政府专门设立了河豚保护基地,河豚的生长足以见生态环境的改善。
说到江滩公园,那是监利市近几年的一项惠民工程。过去江滩每逢夏秋,洪水泛滥,一片江洋,没有利用价值。长江的成功治理使江滩变成了金滩银滩,绿树成荫,沿江一字排开,像一道绿色的屏障,延伸数公里,各种运动设施一应俱全,场地分功能区设置,井然有序,成了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公园中间有开阔的广场,可以容纳成千上万人,既可以开音乐会或主办各种群众活动,也可跳广场舞。广场的右侧是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融娱乐健身与思想文化教育于一体。作为红色根据地的监利,在那血与火的岁月,演绎了一曲又一曲传奇的故事。数以万计的革命先烈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撒热血,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贺龙元帅及革命烈士第一人段德昌的红二六军团就在此诞生,柳直荀、崔琪等一大批革命先烈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监利人奋勇向前的精神动力。
广场的左侧是十里长滩,沙滩细腻如面粉,含金属的沙粒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孩子们在江滩戏耍,放风筝,踢毽子,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一派祥和景象。近些年来政府采取了严格的措施控制河沙开采,一是防止江边进一步沙土流失,产生新的洪涝隐患,二是保护国有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赖以生存的祖传家业。
公园的后面是繁华的城市,这个35万人口的小城精致发达,快捷方便。20分钟的生活圈为人们提供了一应的便利,城市中最著名是便是监利早酒。早酒伴随着小鸟唧唧开始。鸟的第一声便意味着天已经麻麻亮,此时街上的人们便忙碌起来。沿街的菜摊摆着从农田新摘下来的蔬菜,清翠欲滴,河鲜、地鲜应有尽有,交易活络,各取所需。早酒摊主们早早的将桌椅摆放在商铺门口,香气扑鼻的卤菜和酒香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监利人开始了享受一天的好时光。三五好友十碟八碟小菜,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喝酒聊天,沉浸在惬意之中。监利是一个慢节奏的城市,经济实惠方便,人们怡然自得,就像生活在桃花源中一样,虽然收入不高但幸福指数高。在天然养吧中,听鸟唱曲,闻花飘香,看菜花摇摆,享悠悠清闲。
长江的美不仅在监利城区,长江沿途不同的地域也有不同的风景,城区的江滩是满目芦苇,往下走是下车湾段,那是别样的惊艳。大堤与大江之间是遍地的紫云英,一望无际的红白小花映天蔽日。牛羊悠闲地啃着青嫩的小草,时不时嬉戏打斗。放牧人懒洋洋的躺在地毯般的草地,半闭着眼睛,与风轻语,听鸟歌唱。远处几个靓妹,认真地采摘着朵朵小花,开心地相互戴在头上。监利往上便是渡河码头,码头的两侧满目白沙,酷似十里银滩。长江对面是桃花山,花开遍野,一片粉红的世界。沙滩上空则是风筝飘飘,五彩争艳,云在江心天在水,彩旗随波风似烟。如果龙王有知,一定会弃龙宫而奔赴人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真羡慕沿江的居民,有如此美景相伴,怡然自得地生活在上苍的恩赐之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怀长江胸襟,源远流长;伴东去流水,看云起云落,不亦乐乎,不亦悦乎,真乃居长江之滨,过神仙日子,难怪说监利是个逍遥的地方!
春有百花夏有月,秋有凉风有雪,家乡的春天美不胜收,夏秋更是引人入胜。在播种希望的春夏,我们已经看到了硕果累累秋冬,湖广熟,天下足,说的就是我的家乡。
-
·叶建华|相伴诗书追雅韵 悠然践梦逐安康2024-10-31
-
·远古的呼唤,筑梦新时代 ——辜慧龙书法作品展在广州市青年文化宫隆重开幕2024-10-31
-
·付玉成: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2025-08-06
-
·李东川: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2025-08-06
-
·辛相国: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2025-08-04
-
·高照仁: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2025-08-04
-
·李家良: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2025-08-04
-
· 实力派优秀作家杜春成|将军渡2025-07-28
-
·光磊|观海2025-07-22
-
·实力派优秀作家:杜春成|庄之渔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