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
更新时间:2025-07-08 关注:1286
吴明,热爱文学,热心公益,愿意用朴素的文字,真诚的心灵来赞美泉城,讴歌生养自己的家乡。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广播电视报》文学副刊专栏作家、山东大学文学院首届创意写作研修班 学员、济南市民主评议市民巡访团副团长、济南古城保护志愿服务队 队长、济南市首届十大责任市民、“爱涌泉城”公益先进个人、济南古城保护优秀志愿者。作品发表于《人民政协报》《农村大众》《齐鲁晚报》《山东广播电视报》《济南日报》《当代小说》《职工天地》等报纸刊物,先后多次在国内征文大赛中获奖,“身边优秀共产党员”征文 三等奖、“吴伯萧散文奖” 二等奖、“山东省主题散文大赛”三等奖、“身边热线故事征文”一等奖、“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征文 二等奖等。《泉城路琐忆》收入《齐鲁文学作品年展》散文卷。著有散文集《有你真好》、诗集《泉水叮咚》。
佛峪
文/吴明
佛峪属于龙洞风景区,那里有千年古寺,隋唐的摩崖石刻,历史文化名人足迹,近代的别墅,还有众多的泉眼,大瀑布......开车从市中区的矿村进入最便捷,村北侧2公里处即是。
走进景区,琳琅树木吸收了耀眼的阳光,滤去空气里的热辣,微风吹来惬意舒适。用脚打磨出的小路,湿漉漉的蜿蜒在山林间,人们鱼贯前行,有时一边是陡峭的山崖,两者相遇需侧身让过,要十二分的小心。想赶超,一定选择宽处。
不一会,耳边飘进泉水的叮叮咚咚,空气越发的沁凉,怪不得佛峪树木葱茏,明白了小路为何湿的能一把拧出水来。林中、溪边,老老少少亲水乘凉。吊床、帐篷是笑语飞扬的花朵,阵阵馨香,醉了游人的脚步。
哗啦啦的流水声,抬头,路边的山体凸起一块,在快靠近底部时,不知是哪位仙人随手一拍,巨石裂开了鸡蛋大的口,给无数藏在深宫的泉娃娃,打开一扇洞悉世间的窗,她们摇着银铃争先恐后跑出来,就地打个滚,唱着跳着汇成欢快小溪跑远。
再仔细端量这眼泉,石刻三个篆字:壶嘴泉。嗯,你别说,还真的既形象又生动,凸起的巨石有点浑圆犹如茶壶肚,泉眼是壶嘴。喝一口,凉!洗洗眼,爽!把带的桃和梨一股脑的倒进泉水洼。等上一会再捞出,那口感,嘣脆稀甜,杠赛来!
泉溪时隐时现,有时游荡在脚下,浅浅的,踩着石块就湿不了鞋。有时又成了小河,架上极其简易的桥,原木栏杆,木板桥面,颤悠悠的一步三晃。
迎面一座牌坊,沁出岁月的苔痕,斑驳苍老的容颜里依稀还有锦绣底色,“佛峪胜景”是她此生的守候。
听着泉水低吟浅唱,瞧瞧那一棵棵山崖峭壁之上的树,枝叶奋力伸展,昂首问天。阳光漫不经心洒落下来,树叶便有了翡翠的质感,放眼望去绵绵山岭是起伏跌宕的绿萝。抚摸一下走过路过的山石,有的是层层叠叠如码放好的煎饼,有的道骨嶙峋,还有的像嵌满果仁的糖块......一叶一菩提,一石一乾坤,万物皆有灵,它们携带各自的生命密码,立于天地之间。
奶奶,快点来,这里又有泉子了!中间这个字念什么呀?走在前面的小孙女,正指着标识牌等待回答,念ji,林汲泉。这可是在谱的济南72名泉,从金明清三代的名泉碑、诗、记到当今的录都位列其中。并且深得一位历史文化名人的喜爱。
周永年,历城区人,清代著名的藏书家、学者、在编纂《四库全书》中倾注了大量心血,是主要编辑。
据说,少时的他喜欢四面环山,林木葱郁,空谷酿清泉的佛峪,爱这里的山幽静美,溪流淙淙,尤爱在林汲泉畔读书,给自己取号林汲山人,爱泉及屋,书房也以泉为题,名曰:林汲山房。
出身寒微,为官清廉的他,关心文化传承,为保存、整理、普及古代文化遗产,公务之余以搜集研究古籍善本为嗜好,想尽办法求购书籍,甚至不惜节衣缩食。在藏书购书中,倍感书籍具有无限价值,逐渐意识到书籍只有让更多的人传阅,才能发挥自身存在作用,不仅仅是个人附庸风雅装的饰品。又目染贫寒学子求书的艰难,从而萌生要让更多的读书人能有书可读,达到学习传播文化知识的目的。前瞻性向社会发出建立“藉书园”的呼吁,藉书即借书。设想:开办藉书园,把自己和亲朋好友搜罗来的书籍集中存放于此,免费开放,便于读书人学习借阅,甚至提出为家贫者提供衣食。这不仅可以让书籍发挥出最大价值,还利于收藏。他说:私家藏书“藏之一地,不能藏于天下;藏之一时,不能藏于万世。”经过多年辛苦奔波,终于在大明湖畔实现梦想, 无可争议的成为我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创建人。
晚年的周永年,依旧把林汲泉记挂于心,绘一幅《林汲山房图》成为传世之作。
可是眼前这方被称为林汲泉,并装饰龙头的泉池却没有一滴水。正踟躇思量,小孙女早已爬上山旁的台阶,我急忙赶过去拾级而上。一处天然平台,峭壁三面耸立,一侧上镌刻隶书“林汲泉”,岩壁的石隙有水淌出,顺着山崖流进盖着铁丝网的泉池。水量远没有壶嘴泉的大,想必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这处平台或许曾担起林汲山房,这泉也曾映出主人的晨曦暮云,泉花牵着朗朗读书声渐行渐远......
几缕怅然很快被人声鼎沸消散,看那边青翠欲滴的山峰,引落云朵,一条白练飞流而下,大人孩子扯起来嬉笑打闹,霎时变幻成了晶莹花雨,一个个都成了落汤鸡。有人觉着这样还不过瘾,干脆上到了瀑布顶,一串串的珍珠从天而降。小孙女看的两眼放光,催着妈妈找出水枪,换上凉鞋,拽着爸爸跑进欢乐海。等爷俩个结束战斗,一支水枪开了缝,宣布报废。疯够了这才听见肚子的抗议。
沿着山路返回,在一个路口右拐前行,一会就来的一个院落前,此时已站在了佛峪胜景牌坊之上,看清牌坊两侧小路都可以相通到此。走进院子右侧是厨房,院落东西长,南侧一溜凉棚,在门外看着高不可攀的院墙,到了院内还没有桌子高。
北侧山石倾斜探出,自然天成穹顶。打眼细观,竟然有不少年代久远的摩岩石刻:“林壑尤美”“岩阿仙境”“别有洞天”,字体有的雄浑,有的娟秀。还有不少佛像,雕刻的精致,细长的眼睛微微睁开,嘴角上翘,透出平静温和,衣服上的褶皱能感觉到材质的轻软。当然也有的遭受了磨难,残缺不全。走的到院子尽头,山体则是钟乳石连绵。爬山虎恣意张扬着笑脸,随风摇曳绿浪。
邻座一桌七八人边吃边聊正在兴头上,话语随着轻柔的山风飘逸,撩拨的我忍不住侧耳细听。
原来这个农家乐是般若寺旧址,为隋文帝时建造的,算来年头不少了,已经历1400多年的风霜雨雪。佛像多为隋唐开凿。据说,隋文帝杨坚的姥姥是济南人,有了这层皇亲国戚关系,济南周围的寺庙、石刻,大多是隋代建造。
眼前景象,钟声佛号消遁,那些曾经引来信徒朝拜的佛堂殿阁已无处可寻,当年鼎盛的香火今何在? 时光利剑把人们织造的华美羽衣挑落,任由其风蚀雨侵碾落成尘。唯有几尊端坐在峭壁上的佛像泰然自若,俯视芸芸众生,瞧着又吃又喝的食客静默不语。
一路逛来,泉溪淙淙,树木琳琅,植被茂密,也没被蚊叮虫咬,佛峪难不成真的是佛门净地?连蚊蝇都是素食主义者。
午后,进山的游人依然络绎不绝。山青泉水多,凉爽空气好的佛峪,一处放松心灵,亲近自然的好去处,来过忘不了!
期待般若寺能重修,再现锦绣。
-
·叶建华|相伴诗书追雅韵 悠然践梦逐安康2024-10-31
-
·远古的呼唤,筑梦新时代 ——辜慧龙书法作品展在广州市青年文化宫隆重开幕2024-10-31
-
·王爱玲: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2025-07-09
-
·吴明: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2025-07-08
-
·耿洪亮: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2025-07-08
-
·曾祥福: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2025-07-06
-
·胡传中: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2025-07-06
-
·陈红: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2025-07-06
-
·王剑锋: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2025-07-06
-
·吴子亮: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2025-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