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一趟”是怎样炼成的
更新时间:2025-08-03 关注:1526
——记全国名老中医,河南省优秀专家韦绪性教授
(央大视界网河南讯 )痴心研修,学博思精,被誉为“今日‘韦编三绝’”;躬身临床,追求佛心仙技,被患者亲切地称为“韦一趟”(百度百科);传承岐黄,言传身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勤于著述,著作等身,是国内公认的中医疼痛学创始人、著名中医疼痛学家。他学贯古今,识通天人,取精用宏,集医疗、教学、科研诸多成就于一身,荣获国家、省、市多项殊荣,饮誉国内。他就是二级教授、主任中医师、全国名老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师承)、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首批河南省名中医的韦绪性教授。
名师垂范,志存高远
学医之路多艰辛,幸得良师教诲,尤其是三位恩师的影响最为深远,为日后的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终生不忘三位恩师的厚爱和言传身教。韦绪性出生于中医世家,自上小学起利用课余时间随父亲韦献贵名老中医学习中医,对岐黄之道情有独钟。其在父亲的指导下,勤求古训,博采新知,并背诵药性赋、汤头歌、脉诀等必备中医知识,逐渐接受临床实践的锻炼,能够独立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尤其令他终生难忘的是,1969年秋乙脑疫疾大流行,16岁的他被抽调到公社卫生院帮助工作,通宵达旦地救治患儿,练就了抢救危重病人及“腰椎穿刺”等基本功。这一年,他正式步入了中医临床,开始了他对中医学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执着追求。50年前他随父亲抄方,侍诊其左右,得以初入中医门径,渐窥中医堂奥。
1972年春季,韦绪性被录取到河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学习,在校学习期间,他记下了近百万字的学习笔记,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尤其是他有幸经常聆听河南中医学院原院长、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的授课,并在临床上受到李教授的指导,李教授深厚的中医理论和临床造诣,严谨的治学精神,深深影响了韦绪性一生的从医之路。更令他难以忘怀的是,李教授不但精心指导、传授中医真谛,而且还在科研上赐予机会,压担子,促使其尽快出成绩。如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协助李教授编写《中国传统脾胃病学》时,李老在本院多名资深教授任编委的情况下,毅然决定由韦绪性任副主编,由其起草全书目录、编写体例及样稿,然后李教授惠予指导,亲自详细修改,并给予很高的评价,使其出色地完成了编写任务。大学毕业以来,他向恩师的求教从不间断,而恩师对他提出了“重修德,出精品”的严格要求。
中国中医研究院(今中国中医科学院)全国中医研究班,每个省仅招一名学生,他有幸被录取,于1982至1984年在全国中医研究班学习,既系统研读了中医四大经典原著、医古文、文献学、科研方法等课程。在理论学习上,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及文献大家任应秋、方药中、董建华、刘渡舟、姜春华、赵绍琴、李振华、何任、李今庸、丁光迪、钱超尘、黄星垣等教授应邀授课,不但学习了理论知识,也学到了长辈们珍贵的临床经验、治学方法,使其眼界大开,理论素养、诊疗水平和科研能力日增。其间有幸随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方药中、时振声、王琦等教授临床学习,受益匪浅。尤其是当今之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关爱倍至,带教指导颇多,尽得恩师真传。恩师在繁重的教学、诊疗、科研情况下,多次于周末之夜约其到书斋促膝畅谈,谆谆教诲。就修身立志、治学思路、科研创新之道,每每给予点拨,令其茅塞顿开,激情满怀,并参与恩师赐予的重大学术活动,自然受益终生。韦绪性常常三更灯火五更鸡,贪婪地吸允着知识的营养,抱着书本入睡也是常有的事。安阳日报记者得知他的典型事迹后如获至宝,费劲周折才采访到他。不久,安阳日报发表长篇通讯《今日“韦编三绝”》,并配发编者按报道他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丰硕的学术创获,“今日‘韦编三绝’”的故事在我市广为流传。韦绪性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系统总结其父诊疗疼痛经验的基础上,相继主编了我国首部大型《中医痛证诊疗大全》和《中西医临床疼痛学》,皆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两部专著为中医疼痛学的奠基之作,填补了中医疼痛学研究的空白。原卫生部主管的《中国医院报道》杂志2009年第3期,在共和国辉煌60年专题(页眉内容为“讴歌时代先进典型,记载行业领军人物”)中发表记者专访,标题为《韦编三绝追圣贤,著书立说开新篇》,副标题为“记我国中医疼痛学奠基人,著名中医疼痛学家韦绪性”。高度评价两部疼痛学专著,“代表了当今中医疼痛研究的最高水平”。《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9月27日载记者专访,予以高度评价:“中医学对疼痛尚无明确的学科划分。为弥补这一空白,韦绪性自90年代以来,相继主编出版了《中医痛证诊疗大全》 《中西医临床疼痛学》,构建了中医疼痛学的理论框架和诊疗规律,充分代表了当今中医疼痛研究的较高水平。”著名中医学家高度评价尤多,如中医泰斗、全国著名中医学家董建华院士、陈可冀院士、王琦院士分别在序文中,盛赞疼痛著作“实从古未有之奇编”“不仅实用性强,且颇多创建,弥足珍贵”,为中医疼痛学“开山之作”。中医疼痛学由此兴起,韦绪性当选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躬身临床,厚积薄发
韦绪性在半个多世纪的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实践中,以惊人的毅力,持之以恒,顽强拼搏,学验俱丰。他几十年如一日,研读经典,广阅博览,笔耕不止,孜孜不倦。“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他始终恪守“医生不离病人,理论研究不离实践”的格言。长于诊疗疼痛病、疑难杂症。常年坚持按时出专家门诊和查房,由于疗效显著,被患者亲切地称为“韦一趟”。“韦一趟”成了他的代名词,以致于许多患者弄出慕名到医院挂“韦一趟”专家号的笑话。他虽年逾七旬,仍坚持每周六天门诊,年门诊量9000余人次,疑难重症占53%,外地患者达32%。
某音乐高校一名安阳籍女性硕士研究生,在准备毕业论文答辩时,患低烧持续两个月不退,伴心悸胸闷,全身乏力,形体消瘦,不思饮食,精神困倦,四处求医不见好转,经一家大医院疑诊为“病毒性心肌炎”,让其转北京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患者在其父母的搀扶下来院就诊,韦绪性全面分析了足有3公分厚的各种化验单、检查单后,认真望、闻、问、切,诊为“湿阻证”,立祛湿化浊,宣畅气机,和解少阳法,患者服药7付,体温渐降,继服14付,诸症悉除。患者的父亲感动地说,真没想到韦教授开的中药方这么神奇,服药当天晚上体温就开始下降。
安阳市龙泉乡一位16岁女患者申某,患全身皮下瘀斑半年余,经多方医治无效,复经北京某著名医院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坚持门诊治疗1月余无效。来诊时全身皮下黄褐、青、紫斑相兼,月经数月淋漓不止,伴牙龈、鼻腔出血,面色痿黄,形疲乏力,查血小板已下降至18/L,脉细数无力,舌质淡红少苔,舌体略胖。诊为肌衄,气阴两虚证,立益气摄血、滋阴凉血法,服药3剂,牙龈、鼻腔出血减少。再服13剂,牙龈、鼻腔出血停止,全身出血明显减少,继续服药月余,临床治愈。
韦绪性临床治疗疼痛积验丰富,把自己的经验方研制成“笑痛”系列方剂,广泛用治头痛、面痛、痛风、关节痛及脊源性疼痛等,屡试不爽。内黄县二安乡患者赵某,患头痛20余年,经多方治疗乏效。诊见头两侧胀痛,入夜痛甚,遇劳及情绪波动则痛作,痛不可忍,伴心烦易怒,寐少梦多,经查头颅CT无异常发现,舌质黯红,舌苔薄白微黄而干,脉沉弦细略数。诊为头痛,瘀血阻络,肝阳上亢证,立养血逐瘀,平肝潜阳法,服药7剂疼痛渐减,继续服药至18剂疼痛尽失,心烦易怒,寐少梦多悉除。
韦绪性多次到基层义诊,一次他到内黄县豆公乡义诊,老乡们听说市里来了大专家,一大早就等候在村委会门口。他看到乡亲对自己如此信任,顾不得旅途的疲劳,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他耐心、细致的为每一位患者切脉、开处方、讲解病情,乡亲们被他细致入微的诊断所折服,伸出大拇指称赞他“真是咱百姓的专家”!2001年,韦绪性在林州市合涧村义诊时,有一位60余岁的患者,患“鼻流清涕”20余年,每餐一端热饭碗必清涕长流,放下饭碗即止,先后到郑州、北京等大医院耳鼻、喉科诊治乏效,甚为痛苦。经韦绪性用补益牌肺、调和营卫法,重用细辛治疗,患者仅服药3剂即清涕减少,继续服药14剂清涕尽除。令患者及全家感激不尽。山西一位30多岁的医生,患慢性溃疡型结肠炎7年余,每天脓血便达七、八次,伴下坠、左下腹痛,身体消瘦,面色痿黄,形容憔悴,遍服中、西药,并配合灌肠治疗,时轻时重,他慕名来到义诊现场。韦绪性用芍药汤合平胃散加减,重用赤石脂、禹余粮,服药一周,脓血便明显减少,经治疗一个月后,大便转常。
-
·河南省人民医院名医名家送健康义诊活动在殷都区人民医院顺利开启2024-11-27
-
·“韦一趟”是怎样炼成的2025-08-03
-
·殷都区人民医院:生命守护 医养结合科的晚晴温度2025-08-02
-
·殷都区人民医院开展“八一”建军节退伍军人座谈会2025-08-02
-
·殷都区人民医院开展护士长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之第三十二期读书会2025-08-02
-
·殷都区人民医院:凝心聚力谋发展 医保合规促民生2025-07-31
-
·国家医改专家朱洪彪一行莅临殷都区人民医院调研指导医改工作2025-07-31
-
·殷都区人民医院: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守护医患双方权益2025-07-28
-
·热烈祝贺殷都区人民医院顺利通过省级静脉血栓栓塞症中心评审2025-07-28
-
·河南省人民医院专家义诊活动在殷都区人民医院顺利举行2025-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