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拾贝

全国首届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征文选登 海棠别韵

2018-12-16  关注: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

文/李志昊(辽宁阜新)

作为一个地道的阜新人,我曾游览过一次海棠山,但事隔多年,对海棠山的记忆也只剩零星半点。秋意浓重的一天,我终于如愿又一次目睹了那令我梦牵多时的容颜。
清晨,朋友杨旭开着越野车载着我在泛着微微白光的柏油路上疾驰。平日的我工作繁忙,大部分的时间都耗在学习与工作当中,已许久未曾离开都市亲近大自然了,此次能出行畅游,真是倍感兴奋。
我摇开车窗,大口地吸吮着郊外清新的空气,凉爽的秋风徐徐拂来,轻抚着我的脸庞,让我尤感愉悦惬意。车窗外金色的风景一一掠过,如一幅幅精美的幻灯片闪烁放映,又仿佛一条条金鱼的玲珑尾巴扫过,看得人心里痒痒的像轻触软软的绒毛。约莫一个钟头,我们便到达了目的地。
踏进风景区大门,凝神远望,海棠山呈现出婀娜的姿态,清秀得如身姿曼妙的绝代佳人静静躺卧,微闭双眼,悠然休憩。碧蓝的天空,淡淡的云丝,把海棠山衬托得风韵唯美。纵目望去,山中色彩缤纷,一片金黄,一片翠绿,一片火红,似五彩斑斓的霓裳羽衣轻柔地着穿在海棠山上。遥望此景,不禁多日来的压力豁然舒放,大有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诧然中的欣喜。杨旭也油然吟诵出杨万里的诗句:“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我俩的兴致瞬间陡增,脚步也变得轻盈起来。
我们俩径直走到山脚下,那里坐落着一个被称为“小布达拉宫”的东藏寺庙——普安寺。寺庙雄伟壮观,金碧辉煌,古色古香的墙体和建筑风格无不令人惊叹称奇。普安寺的建筑彩绘也别具一格,门扉、门楣、墙裙、壁饰、横梁等等都绘制着精美绝妙的彩图,虽没步入庙中,但我早已被这庙宇从内而外散发出的庄严肃穆之气所折服。寺庙里供奉着东藏诸佛,一尊尊佛像整齐有致地端坐于大殿之中。最为壮观的是排列在大殿两侧的千佛龛,据说里面共供奉着1022尊佛,其中大佛像14尊,小佛像1008尊。最为惊艳的是大殿中央供奉着的国内最高的泥塑贴金大白伞盖佛母,佛像高9.9米,千手千眼,威风凛凛,令人顿生敬畏之心。焚燃的香火,膜拜的虔诚信徒,在这神圣的气氛中,疲倦之感一扫而光。现今已是而立之年的我,回想儿时总是看到奶奶隔三差五虔诚地在家里的佛龛面前焚香拜佛,那时好奇的童心中夹杂着庄严与神秘,继而对佛也萌生出情有独钟的亲近。此刻我也买了几炷香,对大殿中诸佛进行跪拜,杨旭也特虔诚地默念祷告。
绕过普安寺,便是上山道,走在陡峭的石阶上,看着身旁的杨柳枫,顿感心旷神怡。从山间到山巅,在大小不同的花岗岩石上,处处雕刻着千变万化的佛像。据悉这些佛像始建于康熙二十二年,来自西藏普安寺的四世活佛丹毕道尔吉,利用海棠山的天然岩石崖壁主持镌刻摩崖造像。现保存完好的佛像260多尊,他们最高为5米,最小仅为0.3米。有的十尊佛像为一组,最多的一组群像有26尊,成为“集仙石”。有些佛像龛上下左右刻有蒙、满、藏、梵和汉文字,有的还涂有彩绘,虽经历了300多年的历史,却色彩不褪,颇赋神韵。一尊尊佛像被雕刻于自然岩石上,惟妙惟肖,一面面佛容或慈眉善目,或怒目威严,神采各异,这也是海棠山所独有的景致。听导游讲,海棠山被称为“藏传佛教艺术名山”,它的摩崖造像是国内唯一的保存尚好的石刻摩崖造像群,被誉为“天下奇观”。这些造像多采用高浮雕的刻画,衣纹和缨络用流畅和明快的阴刻线条,刀法纯熟洗练,其巧夺天工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千镂万刻铸奇韵,佛身色相映光彩。”二百多尊神佛,以二百多种表情,翻开二百多次草木复苏,镌刻地是岁月的风韵痕迹和后世的景仰。
山上屹立着千年古松,也是海棠山上的另一处奇观。阴阳松、迎客松,这两棵古松犹如精神矍铄的耄耋老人,手拄着拐杖,正笑看着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眼看已登上山顶,此时我俩的脚步也愈发沉重、缓慢,气也不匀。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爬上了海棠山顶峰。俯瞰山下,游客们身着各式各色的服装,交织漫游,似一个个灵动的彩饰点缀着海棠山景,为海棠山增添了灵气。站在海棠山最高处,极目远眺,海棠山全景尽收眼底,颇有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那山之景致极富诗情,宛如诗仙在世,妙笔生花,潇洒疾书:江山美景不胜数,山中独秀唯海棠;那树之多彩极富画意,恰如画圣再临,伏地绘描风采别具的巨幅画卷,每一笔一色都精描细琢,颜美瑰丽。海棠山诗情画意,可谓绝美!

 

我要评论

爆料平台

扫码关注315消费文化网
新闻热线:13401086968
邮箱:kjxxb2008@126.com
欢迎网友投稿爆料

视觉焦点

意见建议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