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心里有阳光,诗里也是阳光——为王银柱诗集《清苑丰韵》序

2023-12-07  关注: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

心里有阳光,诗里也是阳光

——为王银柱诗集《清苑丰韵》序

作者 / 卢小夫

王银柱是南国文学的一位老作者,因文学我们已交往多年。在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十分热爱文学,为人诚实、守信、重情重义。今年诗刊平台一秘书长因年岁已高,精力不济,编委推荐了王银柱来担任副秘书长一职,我一听到他的名字,便欣然应允。如今他要出版诗集《清苑丰韵》,找上我帮忙校对,并请我为其作序。虽然我的诗也只写得一般般,至于评诗更是个外行,但作为朋友、同行,于情于理真不好推诿,我只好尽我所知,尽我所悟,边扯平谈边赏析,且作涂鸦。

谈起诗,人们一般总爱拿散文来作比较。诗以分行为标志,以简短为特点。

一、既然是分行,就必然要求语境跳跃。诗不同于散文的语言表达。散文上下句讲究连贯,段与段也有很强的承接性。散文一开写,总有不吐不快,不说明白不罢休之感。而诗的句与句没有如此明显连贯,在诗里忌用关联词、时间顺序性的语言表述。诗之跳跃,是为了对一个事物作出多方位、多角度的摄相,通过多元的意象创作出更深层次的意境。如果说散文的连贯、承接是明,那么诗即讲究暗,它的连贯和承接具很强的隐蔽性、内在性。

二、诗句既然要求简短,就必须做到惜字如金,一字多用。能无需直抒胸臆的尽量不去洋洋洒洒直抒,尽量用一个习惯性的、具有共知且多义的字词来委婉表达、来概括要说的千言万语,或用一个古人早已固化下来的意象来象征、寓意,来代表内心的千丝万缕、千山万壑。比如唐朝诗人王维的《鸟鸣涧》诗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就是很好的例子——作者把“闲”字和“落”字组合成一句,把“静”字和“空”字又组成一句,两个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字,一旦并列组在一块,便重新建构起了新的关系。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个字组合到一起?因为作者找到了两个字隐藏的共同性,把两个字最边缘的引申含义挖掘出来了——闲,即无世事纷扰,闲下才能心静,静下才有心情去看小小桂花飘落时的动作;静才能感觉明月照进内心,心静才心如明镜,心静才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心心念念一桩事,什么鸟鸣猿嚎、林海涛声都置于身外……还比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都是在用字上做到了美妙绝伦——明月光,是散而铺张的,地上霜也是散而铺张的,两个意象都有一个共同之处,白得那般纯粹,离自己又那么近!这跟作者脑海里无边无际的思念不是一样的么?作者接着把自己的思绪又进一步缩紧,缩到了两个更具体的意象上来——明月和故乡。这两个意象又有一个共同特点:远!天上、地上,故乡、异乡,都离作者是无比遥远!睹物思人,此情此景,那么近的思绪,那么远的对象,你不思念家乡,不想亲人还会想什么呢?所以说,一字千金的意思就在于做到用字用得妙,选意象选到绝处。当然,有的人为了买弄高深莫测,爱自造词语,爱故弄玄虚,用一些自己临时发明的词语,或一些只有天知、地知、他自己知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闭门造车,造一些前言不搭后语的句子,美其名曰高深,这其实是违背作诗的本义的。大家发现没有?那些通过大浪淘沙,被时光反复淘洗而流传下来的好诗好词都是深入浅出的,都是用最平常的语言写出来的。所以,我们凡挑选出来作代表的词或意象,一定要有大众化、习惯性,要具有内在的逻辑性,万万不可自己生造词语。都这样自己去造词,学生还要语文课本干什么,那不各人去造各人的字词算了!写出来的句子,要让大多数人一看便能心领神会,有“莫把琴弦拨,怨极弦能说”之叹。那些言犹未尽的、模棱两可的话,都要服务于主题、围绕主题、深化主题而放飞想象,这样才真正达到让读者自己去理解、去领悟、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效果。

说到语言的表达上,这又想扯远一点,讲一讲常见的几种极端代表:一、诗本以委婉含蓄而见长,像鲁迅先生写个散文都会把一句话写成几层意思出来,这才是真正的语言高手。有的人写诗是不讲含蓄的,正如我老家有句嘲讽一个人讲话太直白的俗话,“讲他娘偷了和尚,他就保证不说是偷了道士。”,意思是不会拐弯抹角,爱直来直去,如实相告于人。二、有的大诗人的“大作”,就算是爱好写诗的人反复去研读,读来读去大半天,“他娘的”也读不出个所以然来!怪不得人家要骂你“脑血栓”!这是另一种极端。

三、还有这种奇葩的“诗人”,写诗“跟翻红薯藤一样”,翻来覆去,啰啰嗦嗦,一写一长串,意思也就那么一个,好像不写长一点,对不住自己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灵感,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

诗跟其他文体一样,讲一个“真”字。这“真”是真情的真,是真情实感,感于心,发于声,成乎于文。好的句子都是从内心喷薄而出的,都是从生活中提炼而成的。“国家不幸诗家幸”,就是指这。屈原、白居易、李清照、岳飞都是生逢国家多事之秋,国家的动乱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流连颠沛、居无定所。诗人身处其中,定有无限伤怀,一倾一诉皆可成文,一感一叹都是千古哀伤。而我们如今身处太平盛世,感受不到那种痛苦,于是有爱作诗的人便“为赋新词强说愁”,天天不是把自己打扮成失恋者,就是受迫害者。爱情本是一种类似乌托邦的东西,其美好既让人渴望向往,又与现实生活往往格格不入。失恋伤心几天很正常,但硬要把这个事天天讲,年年讲,一辈子在写,这失恋就变成了失常。受了一点点怨气无限放大,揪着一件小事不断做文章,今天一首,明天一首,日久天长无形中就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种风格——怨妇体!其实,生活中无处不诗——青山依旧,日月依旧,人生十有八九多不如意,只要细心去体会,都可为诗为文。你人生、爱情、事业、家庭事事遂意,你就把发自内心的赞美用文字表达出来也一样精彩。王银柱就是这样一位作者,他心里有阳光,诗里也是阳光。他无时不在感恩。感恩老师,感恩同事,感恩生活。他热爱生活。登山情满于山,临海意溢于海。他的每一首诗都洋溢着热爱,奔腾着情感。

上面七七八谈了那么多关于写诗的事,我差点忘记了今天是为王银柱的诗集写序而来。也好,通过这么一通扯谈下来,好诗、差诗大概模样基本上算说清了,下面我就对照这个模样,从王银柱诗集《清苑丰韵》里任选一二首来赏析一下。

谁的呼唤/在这里千年回响着/谁的期盼/在这里千年传递着/哦,正是昭君出塞途中/思乡断魂的泪水汇成的湖泊/……你的风雅在梦里依稀/你的容颜仍光彩闪烁/山峰皑雪是你的粉脂/油菜花波似你飘动的裙角/神奇的高原明珠因你的眸子如镜/照耀碧空白云浅游星河/……这是王银柱诗集里一首《咏青海湖》中的诗句。这首诗无论是修辞手法,还是语境跳跃,还是意象选用和组合,都做到了十分的精美。整首诗每两句一个语境,跳跃整合灵活又自然,镜头变幻,目不暇接。作者在选择意象上也相当精准,由面找点,由点组面,牢牢抓住青海湖一个最重要的人文特色——王昭君出塞,作者像一个玩“玩皮影戏”的老艺人,娴熟操弄着手中的各个角色,他把青海湖每个具有特色的美景全挪活了,集于王昭君一身而展开摄像,通过这多角度的拍照,把青海湖描写得活灵活现了。一个个的比喻也都十分恰当,再加上一路的排比句和每句结尾同一韵脚的字,让意境层层叠叠,念起来朗朗上口,诗味浓浓。在《中岳的恩惠》一诗里,作者细描中岳岩石也是如此——河洛古国的蚕丝/编织出了中华早期文明/千层岩状折叠是丝绸的存放/丝绸的飘动/穿过茶马古道/到达西方波斯世界/层岩状就是卷卷的史籍/浸溢出缕缕甘泉/涓涓流水是中华宝藏/……像这样优美的诗句,读来让人赏心悦目,虽然我从未到过诗中所写的景地,却仿佛置身其中,犹如亲睹。

《清苑丰韵》共160多页,基本上一页一首。诗集里每一首有每一首的特色,作品大部分符合我前面所谈到的对于一首好诗的认知和观点。当然,这是作者第一次结集出版,创作经验难免存在这和那的一些不足,特别是在文字打磨、诗句凝练、意境深层化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著名作家余华说过,只有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我相信,银柱兄通过不停创作,在创作中不断摸索,集跬步而行千里,有了这次大胆的尝试,他一定会积累更丰富的创作经验。

如今出一本书很不容易,版面又受限。我在前面扯谈花去了太大的篇幅,在这就不再列举其他诗作来赏析了。以水滴而见大海。我只是轻轻拂动了诗集中一叶(页),书中那“半江瑟瑟半江红”,是无限的斑斓秋色。我期待新书早日付梓,再来慢慢翻阅。

卢小夫

写于二0二三年十二月五日

作者简介

卢小夫,笔名,黑老晓夫,《中国现代文化报》副总编、郦道元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写作学会文化艺术促进会副秘书长、青年文学家杂志社南国文学作家理事会主席、西部散文学会副主席、中国现代作家协会副主席、南国文学社长兼总编。

(中媒文化融媒中心)

 

文章排行

周排行月排行

爆料平台

扫码关注315消费文化网
新闻热线:13401086968
邮箱:kjxxb2008@126.com
欢迎网友投稿爆料

视觉焦点

意见建议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