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

王海平:最珍贵的“美学”宝典

2021-03-12  关注:12304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




众人都能看到房爷爷的家书的时候,还要等多久呢?我读初二了,妈只给我两天时间看这本书,只好简单说说了,以回敬老人家对晚辈们的厚爱。

因为我特别不爱读书,妈才要求我先读“定力”和“习惯”这两篇文章。

原来我们厌学是因为缺少“恒定力”和坏习惯造成的。除了电脑我没别的爱好,每天放学后,总是流连于网吧,学习不断下降。很难改正缺点,一天三次下决心,也无济于事。看到这本书,给自己定了位,学习上有了支柱。

妈说我学习上的问题,是没打好基础。小时候很有想象力,一次跟妈一起干活,哭着问妈:“脸这么疼呢?是不是出的汗全是血呀!”妈说是苞米叶上的毛毛刮得,我问妈脸上会不会长苞米棒,还说要是长的话,叫她不要往下掰,怕出血。妈说小孩都很可爱。

我们长大以后,为啥就有美、丑、善、恶之分了呢?看到《心田留与子孙耕》这本书,我明白了,无论阴险、狡猾、凶恶、窝囊的小人相,还是善良、知书达理的君子相,都与平生习惯有重要关系。好的习惯越多,抵御诱惑的能力就越强,生活也就愈加省劲。

初次见到房爷爷的人,都不相信他是农民,认定他是位学者,人的经历就像“名片”一样刻在自己的脸上,每一条皱纹都积淀着岁月的痕迹。正如“人人不同,各如其面”。算卦不如相面准,就是这个道理。

从来不以貌取人的美国总统——林肯,曾经把一位应聘者拒之门外,说:“我不会重用此人。”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人的脸,三十岁以前是父母给的,三十岁以后是自己决定的。”可见人品相貌对于求职、人际关系多么重要。

书中透着一个理念,人的成长过程,实际就是相貌与思想的不断变化过程。是蕴蓄生命地力的过程。老人家关心后代的是智慧、人格魅力的提升。

小时候有一次我惊呼:“妈,快来看啊!我爸找一大帮人,抬那么粗一根大棍子!”妈说“那不叫大棍子,叫梁柁。你长大了,也不叫小孩子,叫男子汉。”小树长不直就成了“歪脖树”。小孩想长成相貌堂堂的男子汉,得先养成好习惯。

老人家为了唤醒我们的“良知”,从平凡的小事说起。比如,随手扶起一棵倒伏的秧苗。有谁计算过一个无知的农民一生浪费多少土地,损失多少粮食?粪肥不利用,污染环境,还有更让人痛心的“资源变垃圾”。有些搬运工为了省力气,还想挣黑钱,用钢板填海。谁知道深海里有多少钢铁白白烂掉。

还有一种让人恶心的“勤俭”,一些人竟然用“地沟油”来“改善”别人的幸福生活。他们富得什么都不缺了,就是“缺德”。有的穷人穷得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良心”。真正的美貌与丑陋,房爷爷已经教我们如何识别了。

这本家书,是我们世人渴望得到的、心灵深处的、最珍贵的“美学”宝典!

 

我要评论

爆料平台

扫码关注315消费文化网
新闻热线:13401086968
邮箱:kjxxb2008@126.com
欢迎网友投稿爆料

视觉焦点

意见建议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