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

爱与阳光同在——记灵宝市第三人民医院护士晓丹的医患情深

2020-08-06  关注: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

“我喜欢当护士,这是一个能帮助人的职业。而且在此过程中,常常会收获很多意想不到的感动。”

——晓丹

“累。但是也收获了来自病人的很多感动。”

17岁参加工作,有着22年工作经验的晓丹,这样总结她的护士生涯。尽管近年来她主要从事护理管理工作,但在临床一线的经历常令她难忘。而那些曾经被她护理过病人,也都把她当成了亲人。每次来医院之前先打个电话,来了见一面说说话,回到家打电话报平安,已经成为他们多年来坚持的一种生活习惯。

一张照片的故事

一个脑出血患者,出院后托人到医院来找到晓丹,说想要一张她的照片。晓丹百思不解,惊愕万分。遇到骗子了?不会吧。那是何用意?但出于礼貌,她告诉来人目前手边没有,等照了专程给他送去,请他留下详细联系方式。那人走后,心情忐忑的晓丹将这事向院领导作了汇报。领导也很慎重,派人按照联系方式查阅住院资料,立刻以随访名义打电话核实情况,才知道这是一个住在乡下,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平时儿女都不在身边。老人曾是一名小学教师,喜欢写东西,听说还写过戏呢。那天半夜发病被人紧急送到医院治疗,住进了监护室。当时的责任护士正是晓丹。她细心的照料,温暖的笑容,让老人非常感动。出院回去后就想要张晓丹的照片留作纪念,因为他怕以后再也没有机会见到这位救命恩人了。知道真相的晓丹也被老人的真诚感动了,后来在医院安排下,她和随访医生一起到老人的家中探望,将自己装好相框的照片亲自送到老人手上。他们还给老人作了体检,交代了平时用药注意事项。告别时,老人哭了。晓丹和同事也都眼眶潮湿了。再后来老人的那位朋友来医院看病,一来二去也成了熟人,每回到医院来,都要去看看晓丹。

莫名其妙的玉米

2008年的一天,正在上班的晓丹被神情慌张的同事告知有一个病人点名要见她。“不是来找事的吧?”同事有些担心。晓丹笑笑,“应该不会吧,病人都是很善良的。”见了面才知道,原来他三年前在这住过院,晓丹是他的主管护士。“晓丹,你不认识我了吗?”为人诚实的晓丹礼貌地朝他笑笑:“看着眼熟……”没等晓丹说完,来人就圆场说,“你们每天见的病人太多,一时叫不上名字很正常。以前我在这住院,你对我可好了。没别的事情,就是过来看看你。”为了表达对晓丹的感激,他家收了新玉米后,第一时间想到请晓丹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但由于农活儿实在太忙不能前来,就特意委托跑朱阳的班车捎了一袋玉米,请门岗帮忙转交给晓丹。“原来玉米是您送的?”那人憨厚地点点头,晓丹这才把眼前这个人与那袋玉米挂上钩。

善良,总是在不知不觉的时候,悄悄传递。“其实在我看来没啥”,晓丹接着说,“我不过是做了一些分内的事情,可是病人都会记在心里,以他们自己的方式给你回报。”

庆祝共同的胜利

“幸亏遇见你们,把我从鬼门关拉回来了,不然……”当晓丹和同事们第二天去查房的时候,简直无法把眼前这个知恩图报的时尚女子与昨晚在生死线上徘徊的危急重症患者联系起来。

原来,这位不惑之年的女士生了点儿闷气独自在家休息,丈夫回来后发现妻子情况不对,询问只说胸闷,脸色非常难看。警觉的丈夫立即叫来出租车将妻子紧急送到了晓丹所在的市三院。下了车,她径直走向急诊室。一脚踏进门只说了句:“医生,我难受……”话音未落就扑通一声倒在地上,瞬间意识模糊。晓丹回忆说 ,恰好各科室医生护士都在场,一看情况危急,当机立断为她开通绿色通道,按照流程对她施行紧急抢救。经过一整夜紧张救治,病人总算暂时脱离生命危险。接着在第二天病情稳定后,又为她做了介入手术。谢天谢地!手术取得圆满成功。有次聊天时,晓丹好奇地问起她当时为什么选择来他们医院,因为从她家所住的位置到市三院,途中要经过大大小小好几个医院,女士说她母亲曾在三院住过院,感觉这里医生护士很好,在这里看病放心,所以那天晚上丈夫问她去哪个医院,她想都没想,打手势示意丈夫直接带她来三院。一个多星期后,该病人顺利出院。“如果不是及时来医院救治,如果当时医生护士有一个不在现场,如果不是及时开辟绿色通道并及时做介入手术……” 没有如果。生命如此宝贵,事实不容假设。何况这位女士,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正负重的年纪。就这样,一个鲜活生命被挽救,一场家庭悲剧随之避免。

“其实,对我们来说最高兴的事,就是每个病人都能经过我们的医治获得健康,拥有应有的生活质量。”晓丹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和病人共同的敌人是病魔,医患双方一起努力战胜病魔,就是他们最值得庆祝的共同的胜利。也往往是这个时候,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对自身职业价值的高度认同,让他们情不自禁想起当年入学时共同许诺的著名医学誓言。“很有成就感。这不是多少钱能够准确衡量的。”说到这里,脸上时常挂着甜美微笑的晓丹,表情变得庄重起来。让人油然而生敬意。这种敬意,首先是对于每个生命以最极致而公正无私的尊重。没有贵贱之分,贫富之别,哪怕这个生命是如此卑微。

医患之间的互动

是的,这是一份特殊的职业。播撒爱和阳光的职业。这份职业,伴随晓丹从青葱少女到为人妻,为人母。“其实病人都很善良,你对他(她)付出一点点,他(她)就会对你好,而且会回报你很多。”采访中,晓丹不止一次重复这句话。多年的工作习惯,已经深深融入她的生活方式。尽管已不在护理一线岗位上工作,但她还是坚持每天7点钟准时到达医院,麻利地做好上班前各项准备工作,然后和同事一起常规查房,处理各种相关事宜。寒来暑往,一来二去,在医院工作的日日夜夜,晓丹和病人的感情,早已经超越了医患之间的社交距离,彼此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一次上班期间路过医院大厅党员先锋岗时,晓丹被一个患者拉住问,“你就是晓丹啊?”晓丹微笑着点点头,亲切地询问他有什么需要帮忙。谁知他说,“姑娘,你太不容易了!认识你这么多年了,我咋不知道你还做过那么大的手术啊?现在怎么样了,一定要注意身体,别太累着,啊。”病人所说的“大手术”,就是她2014年所做的脾切手术。在晓丹看来,早已经云淡风轻,各种细节她也从不对外人提及。却没想到此事竟然对病人触动这么大。她微笑着安慰起眼前人:“没事的,已经全都好了。别担心啊。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就跟我说哦。”说这话的时候,晓丹是一如既往的热情,自始至终的微笑。而病人心里,却已经是浪涛汹涌。

能不汹涌吗?何止是病人,正在采访的我们听到这个消息时都吓了一跳!因为我们也知道,晓丹心里只有病人,还是个“工作狂”。这一切大家都看在眼里。疫情期间,她带头冲锋陷阵,主动到火车站防控点值守,早出晚归,还要忙乎医院的事情,每天把全院护理工作安排得井然有序,忙而不乱,有时候一忙起来几乎是连续几天不眠不休。又何曾考虑过自己的安危?!晓丹爱人张红星悄悄告诉我们,她出门时总带着糖果、饼干之类的,感觉头晕快扛不住时,赶紧吃上一口,起码能顶上一阵子。“可以说从今年春节接到紧急通知起,思想的弦就一直绷着,不敢有丝毫松懈。”晓丹回忆说。而且因为疫情防控需要,不能坐车,不能与外人有近距离接触,早上天不亮就得去医院,或火车站卡点,晚上回来交完班提前做好第二天准备工作多数是半夜三更了,来来回回都是张红星接送,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也难怪病人会惊讶,会心疼,但凡知道内情的人,哪一个人能不为她捏着一把汗?!

所谓同病相怜,一点不假。此时此刻,在患者眼前的,不只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更是需要别人照顾和疼惜的患了病的人,是一个待病患如亲人一般的善良的姑娘。人与人之间的关切,在这份同理心的作用下,跨越医患身份的明显界限,两颗温热的跳动的心是如此贴近。除了同病相怜,人世间大概没有一种情绪,能够抵得过“感同身受”。“别太累着,啊。”虽然朴实无华,却分明感人至深。这是亲人之间才有的关切和温暖啊。这一刻,我找到了晓丹发自肺腑热爱这份职业的最深层次的根源。

晓丹,以其对人出乎本能的善良,以及职业道德操守的专业素养,诠释着人间的大爱大美,至真至纯。从她身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源源不断地反复折射出一束束迷人的光芒。晓丹也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她所到之处,爱与阳光同在。(图:郭留钦 文:李亚民 卫伟)

 

我要评论

爆料平台

扫码关注315消费文化网
新闻热线:13401086968
邮箱:kjxxb2008@126.com
欢迎网友投稿爆料

视觉焦点

意见建议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