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都区人民医院:骨科微创技术 椎间孔镜术成功解除患者多年腰疾近日,殷都区人民医院骨科成功完成首例椎间孔镜下微创椎管扩大减压术,这标志着该科室在脊柱微创技术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65岁的高大哥因腰椎椎管狭窄,近两个月饱受剧烈疼痛和活动受限的困扰,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在接受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后,他来到殷都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在骨科申广超主任和疼痛科孙金涛主任的协作带领下,医院特邀北京疼痛专家张建军主任,三方共同讨论分析,最终为高大哥实施了这一高难度微创手术。手术在高清椎间孔镜引导下进行,通过仅7毫米的微小切口,张建军主任与殷都区人民医院骨科团队精准操作,成功解除神经压迫,有效扩大椎管容积。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中体验良好,术后疼痛明显缓解。宋影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为其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术后第二天,患者即可佩戴腰围下地行走,恢复情况良好。“真没想到恢复这么快!折磨我几个月的腿麻腰痛,做完手术就轻松了一大半!”高大哥激动地说,“咱们医院能把北京专家请来,让我在家门口就看好病,真是太方便了!”。家属也对治疗效果赞不绝口,连称专家技术精湛,医护人员服务贴心。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是殷都区人民医院骨科重点发展微创技术的关键里程碑,更是骨科技术实力与服务能级提升的有力证明。未来,随着该技术的常规化开展,医院将显著提升对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微创治疗水平,为区域患者带来更精准、更高效的诊疗选择,助力骨科微创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骨科主任申广超表示:“椎间孔镜技术是我们重点布局的发展方向。首例的成功仅是起点,我们将依托与国家级专家的深度合作,加速技术落地与团队培养,让更多脊柱疾病患者无需远赴外地,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与国际接轨的优质微创治疗。”2025-07-17
-
殷都区人民医院医养结合科:医患情深深几许 锦旗红笺寄真情殷都区人民医院医养结合科让压伤患者重获新生2025年7月14日,殷都区人民医院医养结合科收到了一份不一样的礼物。它不是常见的鲜花束,也不是寻常的水果篮,而是一封字迹工整的感谢信和两面鲜红的锦旗,字里行间满溢着患者家属最真挚的感激。压伤之痛:从绝望到希望2025年初,史大爷因长期卧床,患上严重压伤(全称为压力性损伤),创面反复溃烂、感染,已深达肌层。疼痛让他日夜难眠,家属尝试多种方法均未见效,遂将其送至殷都区人民医院医养结合科。精准医疗:刘瑞平主任的"清创术"转机始于刘瑞平主任的介入诊疗。“压伤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干预和彻底清创。”她凭借丰富的经验,精准定位感染源,彻底清创清除深层坏死组织,同时根据史大爷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抗感染方案。动态护理:闫琪护士长定制的"翻身+综合护理方案"闫琪护士长针对史大爷的病情,带领护理团队设计了一套“动态护理方案”,具体包括:1. 专业创面处理:每天换药时采用湿性愈合法,促进肉芽组织生长;2. 定时翻身护理:每2小时调整体位,并使用减压敷料分散压力;3. 营养支持:根据血糖指标定制高蛋白饮食,加速伤口愈合。医养结合:政策与技术的双重保障医院推行的“医养结合职工家属优惠政策”,为老人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而医疗+护理+康复的多学科协作模式,为治疗效果提供了核心支撑。在史大爷的案例中,医生、护士、营养师每周联合查房,结合创面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方案,让各项干预措施形成合力,加速康复进程。从病痛到新生的蜕变经过三个多月的系统治疗,史大爷的压伤创面已基本愈合,精神状态日渐好转,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重新焕发了往日的神采。以心换心:医疗的温度在这里绽放“技术是冰冷的,但医疗应该是有温度的。”闫琪护士长的这句话,精准道出了医养结合科的服务理念。在这里,专业治疗与温情陪伴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体。科室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在诉说着同一个主题:以医术驱散病痛,以陪伴慰藉心灵。正如锦旗上那句:“相伴数月似家人”所书——这,或许正是医养结合最动人的模样。2025-07-16
-
殷都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守护“头”等大事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台,殷都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的医护人员早已各就各位,开启了与时间赛跑、守护大脑健康的一天。这看似寻常的一天,却浓缩了神经内科工作的紧张、专业与温情。上午:精准探查的序曲导管室的灯光亮起,三台脑血管造影术(DSA)接连进行。这如同为大脑血管进行的“精密地图测绘”,医生们全神贯注,通过高清影像精准定位潜在的病变——狭窄、闭塞或是微小的动脉瘤,每一帧图像的解读,都关乎着后续治疗策略的关键抉择。导管室内的安静与专注,是无声战斗的开始。中午:生命通道的紧急抢修时钟指向中午,一场与“脑梗死”的生死时速骤然打响。两位急性卒中患者被紧急送入!时间就是大脑,就是生命!溶栓团队瞬间进入战斗状态:快速评估、影像确诊、与家属充分沟通、药物精准调配与输注……所有流程在高度默契中高速运转。这一针溶栓药物,承载着打通阻塞血管、挽救濒临坏死脑组织的重任,是逆转命运的关键一击。下午:血管的“支架”护航短暂的午休被紧张的工作节奏取代。下午,两台脑血管支架植入术紧锣密鼓地展开。对于严重的血管狭窄,支架如同在脆弱的“生命管道”内放置精密的“支撑架”,撑开狭窄部位,重建血流,预防灾难性的脑卒中发生。这是对上午造影结果的精准回应,也是对患者未来脑健康的坚实护航。手术台上,介入医生们屏息凝神,在纤细的血管内进行着毫米级的精细操作。病例1:颅内动脉瘤血流导向治疗术病例2:脑血管狭窄支架植入术锦旗:无声的认可,前行的动力就在这忙碌的间隙,一份特别的温暖悄然抵达——一位康复出院的患者家属专程送来一面鲜艳的锦旗。锦旗上质朴的话语,饱含着对医生精湛技术和护理团队悉心照护的深深感激。家属紧握医生的手,眼中泛着泪光。这份沉甸甸的认可,瞬间驱散了高强度工作带来的疲惫,温暖了所有医护人员的心房。它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与信任的象征。日暮:步履不停,守护不息当夕阳西下,神经内科的灯光依然明亮。复盘病例、书写记录、巡视病房……一天的战斗暂告段落,但守护神经健康的使命永不落幕。造影、溶栓、支架、康复……每一项工作都关乎生命质量,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专业与汗水。这忙碌而充实的一天,是神经内科一病区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他们在治疗室精准诊疗,在急救通道上争分夺秒,以专业与仁心为患者健康筑起坚实防线。一面锦旗,既是肯定,更是鞭策。在院党委“11412”工作思路指引下,神经内科一病区在刘彦书主任带领下,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精进医术、优化服务,为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健康、每一个家庭的幸福砥砺前行!2025-07-16
-
殷都区人民医院:跨越山海的守护——以援疆之笔共书边疆健康答卷7月8日下午16:30,哈密市巴里坤县人民医院医技楼五楼小会议室里,庄重而温馨的氛围萦绕全场。殷都区人民医院与巴里坤县人民医院在此举行包科签约仪式,正式拉开两院深度协作、共谋发展的序幕。这场跨越地域的医疗协作行动,不仅承载着两地医疗同仁的殷切期盼,更寄托着守护边疆百姓健康的深切责任。签约启幕:携手共筑医疗协作桥梁巴里坤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刚对殷都区人民医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提到,巴里坤县医疗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关怀,殷都区委区政府的积极牵线搭桥为此次合作创造了宝贵机遇。他期待通过此次合作,提升当地医疗水平,更好地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殷都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司晓剑表示,援疆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在殷都区委区政府的统筹部署与全力支持下,医院始终牢记社会责任,将医疗帮扶作为重点任务。此次与巴里坤县人民医院的合作,是响应国家援疆政策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区委区政府对口支援工作要求的重要实践。他强调,医院会毫无保留地分享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选派优秀的医疗人员开展帮扶工作,助力巴里坤县人民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殷都区人民医院援疆代表陈红卫作表态发言时说,能参与到援疆工作中,既感到荣幸,也深知责任重大。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会尽快熟悉当地情况,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与巴里坤县人民医院的同仁们并肩作战,共同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巴里坤县人民医院受援科室主任代表也在发言中表达了感谢,他表示会珍惜这次帮扶机会,积极向援疆专家学习,努力提升科室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在全场的见证下,两院代表郑重签署合作协议。这份契约不仅凝聚着双方的承诺,更开启了医疗资源共享、技术互通的新篇章。签约后,殷都区人民医院一行实地考察了巴里坤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与医务科,通过现场交流、病例探讨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地医疗现状,为后续制定精准帮扶方案夯实基础。使命践行:援疆医疗队以实干书写担当7月10日,殷都区人民医院首批援疆医疗队——医务科科长兼胸外科主任陈红卫、急诊科副主任张文斌、急诊科护士长张丽正式投入工作,以专业素养与协作精神迅速融入巴里坤医疗一线。当日上午,张文斌在巴里坤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开展临床实操指导。一位患者需要进行多处清创缝合术,他耐心细致地操作,每一个步骤都规范严谨。从伤口清洗、消毒到缝合,他一边操作一边讲解要点,为当地医护人员提供了直观且实用的示范,让大家受益匪浅。中午时分,一场紧急会诊与抢救工作骤然展开。一名失血性休克患者被送到医院,情况危急。援疆医疗队随即展开紧急会诊,陈红卫迅速统筹协调,张文斌与张丽密切配合,与巴里坤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急救人员协同作战。大家争分夺秒,迅速制定出救治与转运方案。在转运过程中,援疆医疗队与当地医护人员共同护送患者,全程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丝毫不敢懈怠。最终,患者安全抵达接收医院,顺利完成转运任务,为患者后续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这一场紧急救援,充分展现了援疆医疗队员过硬的专业素养和高效的协作能力。援疆之路任重道远。在区委区政府的持续关注与支持下,殷都区人民医院的援疆医疗队将带着责任与担当,在巴里坤县书写属于他们的援疆故事。未来,他们将以专业为纽带,以协作促发展,为当地医疗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健康之花在边疆绽放,让豫哈情谊在医疗协作中愈发深厚。2025-07-11
-
殷都区人民医院颈开展“射频热凝手术+臭氧介入+针刀”新技术殷都区人民医院颈肩腰腿痛科成功开展“射频热凝手术+臭氧介入+针刀”,为患者带来康复新希望近日,殷都区人民医院颈肩腰腿痛科成功运用腰椎间盘射频热凝术、臭氧介入及小针刀治疗相结合的新技术,为一位饱受腰椎疾病折磨且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解除病痛,标志着科室在腰椎疾病微创治疗领域取得新突破。患者李大哥,1年前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好转;5个月前因“左肩冈上肌肌腱断裂”手术治疗后康复。9天前,李大哥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重度胀痛,持续性发作,腰部活动受限,在村卫生室按摩后腰痛稍有缓解。然而1周前,他又出现右下肢发沉、无力症状,持续性发作,卧床休息也不缓解,伴有夜间右足踝前侧重度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遂前来殷都区人民医院颈肩腰腿痛科就诊。入院后,经详细查体发现,李大哥腰椎生理曲度反弓,活动度差,腰椎多处椎间压痛阳性,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50°及加强试验阳性,双足大海趾背屈肌力IV+级。腰椎MRI检查显示腰3、4椎体失稳,多个腰椎间盘突出,伴有椎体许莫氏结节、终板炎及腰椎退行性变。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早。综合各项检查结果,李大哥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不稳。面对患者疼痛反复发作的病情,颈肩腰腿痛科医疗团队特邀北京疼痛专家张建军主任,共同讨论与分析。经过全面评估,决定采用腰椎间盘射频热凝术+臭氧介入+小针刀治疗的组合方案。射频热凝术通过精确的温度控制,使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凝固、收缩,减轻对神经的压迫;臭氧介入利用臭氧的抗炎、镇痛特性,缓解局部炎症反应;小针刀则可松解局部粘连组织,改善腰部及下肢的活动功能。通过1个小时的顺利手术,李大哥腰部胀痛、活动不利,以及右下肢放射痛、麻木、发沉、无力等症状均完全消失,恢复情况良好。此次新技术的成功开展,不仅为患者解除了病痛,更彰显了颈肩腰腿痛科在微创治疗领域持续精进专业水平的决心与成果。科室主任孙金涛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与国内顶尖专家的合作交流,不断引进和开展新技术、新方法,为更多患者提供个性化、高效化的医疗服务,助力广大患者重拾健康生活。2025-07-08
-
当医学遇上温情:殷都区人民医院为困境患者打通子宫内膜癌救治 “生命通道”当医学遇上温情:殷都区人民医院为困境患者打通子宫内膜癌救治 “生命通道”近日,殷都区人民医院妇产科成功完成了一例极具挑战性的手术:一位身患子宫内膜癌合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低保患者,在妇产科团队的密切协作下,顺利渡过手术难关。这场跨越医学与人文的救治行动,不仅展现了医护人员的专业与担当,更传递了医者仁心的温暖力量。患者来自低保家庭,长期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困扰,家庭经济早已不堪重负。近日,她因阴道出血紧急入院,经诊断确诊为子宫内膜癌,需尽快手术。然而,三重难题横亘眼前:白血病导致手术凝血风险极高,子宫内膜癌手术创伤大、难度高,加上患者经济状况拮据,治疗陷入困境。面对这一复杂病例,殷都区人民医院妇产科没有选择退缩。科室迅速上报院部,医院立即启动应急机制,一场跨地域的医疗协作就此展开。为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医院紧急组织远程会诊,特邀安阳市肿瘤医院妇科权威专家李秀芳主任参与。专家团队反复评估患者病情,综合考虑白血病特殊性、手术安全性及术后恢复需求,最终敲定精细化手术方案,并针对术中出血、凝血障碍等高风险环节制定应急预案。6月17日,手术如期进行。李秀芳主任与殷都区人民医院手术团队并肩作战,凭借精湛技艺与默契配合,历时3小时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团队精准应对凝血障碍,严格把控出血风险,最大限度保护患者安全。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返回病房进行密切观察。术后恢复阶段,医护团队24小时轮岗监护,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伤口愈合良好,逐步迈向康复。这一结果不仅标志着手术的圆满成功,更意味着患者重获新生,其家庭也终于看到了曙光。这场救治行动,是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殷都区人民医院始终践行社会责任,通过团队协作、专家资源共享等方式,为困境患者开辟生命通道。未来,医院将持续探索创新,用专业与温情守护更多生命希望。2025-07-05
-
殷都区胸痛救治体系建设暨殷都区胸痛救治单元/胸痛救治点建设启动会顺利召开殷都区胸痛救治体系建设暨殷都区胸痛救治单元/胸痛救治点建设启动会顺利召开为持续推进县域内胸痛救治单元及胸痛救治点建设,提高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效率,打通胸痛救治“最后一公里”,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康复回乡村”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格局。7月3日,由殷都区卫健委主办,殷都区人民医院承办的殷都区胸痛救治体系建设暨殷都区胸痛救治单元/胸痛救治点建设启动仪式顺利召开,共同为提升区域胸痛救治能力谋篇布局。会议由医务科科长陈红卫主持。启动仪式殷都区卫健委副主任杨清华致辞时指出,心血管疾病高发,急性胸痛救治刻不容缓,胸痛救治单元创建关乎群众生命健康与医改落地。她要求各单位提高认识,强化责任;严格标准,规范建设;加强协作,畅通转诊,合力推动县域胸痛救治能力跃升。殷都区人民医院书记司晓剑表示,作为县域医共体牵头单位,医院将以党建引领,成立专项工作组、组建先锋队助力基层;发挥技术优势,提供远程诊断、开展培训,优化救治流程并加强质控;协同各方,协助政府决策,帮扶乡镇卫生院,普及急救知识,全力推进创建工作。安阳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刘明在致辞中介绍,安阳市胸痛联盟自2019年成立以来成果显著,目前11家标准胸痛中心通过认证,42家胸痛救治单元注册、23家通过验收,102家胸痛中心救治点完成注册,全市累计上报胸痛病历超6万例,成功救治近万名急危重症患者。他强调,殷都区胸痛救治体系创建对提升安阳西部救治能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意义重大,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殷都区胸痛救治工作再上新台阶。培训环节致辞结束后,四位专家围绕胸痛救治核心技术与建设要点展开授课,为基层医护人员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河南胸痛中心建设负责人、胸痛救治单元负责人姬娜以《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内容及验收流程》为主题,详细讲解了胸痛救治单元建设的基本条件、胸痛救治与慢病管理要点、胸痛救治点建设标准、培训教育体系及验收指标,为基层单位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南。中国胸痛中心暗访专家、辉县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兼心内科主任张有利分享了《胸痛救治单元高质量建设经验》。他结合县域医疗环境与医院实际,简述辉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创建历程,从启动筹备到全力推进的全流程经验,并通过四例实战联合救治病例强调:“胸痛救治单元是打通胸痛救治‘起跑第一公里’的关键,需在最短时间内接诊病人、开通血管,挽救生命;但高危胸痛患者必须转诊至上级胸痛中心,上级中心能为救治提供全面支持。”殷都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王云锋围绕《急性胸痛患者的快速诊断》,解析了急性胸痛的诊疗概况、急诊常见病因、诊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重点阐述急性胸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策略及处理原则,帮助基层医护提升急诊判断能力。殷都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马凯以《急性高危胸痛疾病的心电图特征》为核心,通过展示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快速心律失常等典型心电图案例,直观讲解高危胸痛疾病的心电图识别要点,为临床快速诊断提供了实用工具。殷都区人民医院副院长赵清亮总结强调,要认清创建工作紧迫性,正视乡镇卫生院转诊占比低、诊断率不高等差距,确保实现 “三个 100%” 目标。同时提出建立 “三定” 机制、实施 “三个一” 工程、强化质量管控,保障人员、严明纪律、管控进度,以实际行动打好创建攻坚战。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殷都区胸痛救治体系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胸痛救治单元和救治点建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与更明确的方向,基层医务人员的胸痛救治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未来,殷都区人民医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快推进胸痛救治单元和救治点建设工作,不断完善区域胸痛救治网络,提升整体救治水平,为辖区群众的生命健康筑牢坚实防线,真正实现急性胸痛患者的快速、精准救治,推动殷都区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2025-07-05
-
殷都区人民医院:争分夺秒!生死时速间的生命逆转殷都区人民医院近日成功完成一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颤患者的紧急救治,通过急诊科、心内科、导管室等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与精准施治,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挽回。这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再次彰显了该院在急危重症领域的救治实力与高效协作能力。6月28日上午9时,患者郝某因突发剧烈胸痛、大汗淋漓,呼叫急救。9时20分,急诊科接到120紧急呼叫。医护人员迅速响应,于9时28分完成首份心电图检查。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急诊科医生立即判断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高风险,随即启动胸痛中心急救流程,展开术前准备。然而,就在检查与救治紧张推进之际,患者病情骤然恶化——心电监护仪波形突变,呈现室颤特征,患者意识丧失、呼吸骤停。危急时刻,急诊科团队迅速行动,实施电除颤、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医护人员精准把控按压节奏与力度,与时间赛跑。经过数分钟全力抢救,患者终于恢复窦性心律,但冠状动脉堵塞仍如“定时炸弹”威胁生命。为彻底解除危机,胸痛中心介入团队火速集结,决定将患者紧急转运至导管室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诊科与心内科医护人员携带除颤仪、监护仪等设备,全程护航将患者安全转运。导管室内,气氛凝重而有序。心内科专家王云峰带领团队快速穿刺、造影,精准锁定“病灶”——患者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完全闭塞,正是导致此次急性心梗及室颤的“元凶”。在明确病变位置后,王云峰医生沉着操作,将导丝精准穿越堵塞部位,成功植入支架。从患者发生室颤到开通闭塞血管,仅用时32分钟。随着血流通畅恢复,患者心电波形渐趋稳定,血压回升,生命体征逐步平稳。术后,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接受进一步观察与治疗,目前状况良好。此次成功救治,充分彰显了殷都区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介入团队在急性心肌梗死等急危重症治疗方面的雄厚实力,也体现出医院多学科协作的高效性与凝聚力。从急诊科的快速诊断与紧急抢救,到心内科介入团队的精准手术,再到重症监护室的悉心照料,各环节紧密衔接。一直以来,殷都区人民医院始终致力于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不断优化胸痛中心急救流程,加强多学科团队建设与协作。此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颤患者的成功救治,是该院在心血管疾病救治领域的又一突破。未来,医院将继续秉承 “以患者为中心” 的服务理念,持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提供坚实保障。2025-07-01
-
殷都区人民医院心理护理学组开展减压活动助力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与高强度的医疗工作双重压力下,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愈发受到关注。6月27日下午,殷都区人民医院心理护理学组于精神科一楼西大厅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场趣味横生的减压活动,为护理人员搭建了释放压力、放松身心的平台。活动伊始,心理学组组长宋文娟以热情洋溢的开场致辞拉开序幕。她强调,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是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鼓励大家放下工作中的角色负担,在活动中尽情放松,通过互动与交流实现自我关怀。随后,一场充满创意的减压之旅正式展开。“抖乒乓球清零减压”:身体律动唤醒活力活动首项环节“抖乒乓球清零减压”迅速点燃现场气氛。参与者手持装满乒乓球的塑料盒,通过全身抖动将球抖出。起初,大家因动作笨拙而频频失误,但随着节奏加快,肢体逐渐协调,笑声与乒乓球的清脆落地声交织。这一简单却高效的运动方式,让压力随身体的摆动与球的跃动悄然消散,参与者们纷纷表示“运动带来的畅快感让烦躁瞬间清零”。“滚铁环”与“赶鸭子”:童年游戏唤醒纯真快乐怀旧游戏“滚铁环”带领医护人员重返无忧童年。尽管起初对铁环的把控略显生疏,但一次次尝试中的笨拙与坚持,让参与者们在笑声中卸下职业压力。而“赶鸭子”环节更将气氛推向高潮——追逐灵活躲避的“鸭子”道具,看似荒诞的互动却让参与者全神贯注于当下的乐趣,焦虑与疲惫被奔跑中的欢笑与专注替代。一位护士笑言:“追着鸭子跑时,脑子里真的只剩下‘抓它!’,什么烦恼都没了。”“心理减压拔河比赛”:团队协作迸发力量拔河比赛作为经典团队项目,在本次活动中被赋予心理疗愈新意义。当双手紧握麻绳、呐喊声与口号声震耳欲聋时,压力化作汗水与嘶吼释放。参与者们感受到的不仅是肌肉的对抗,更是集体协作中凝聚的温暖与力量。比赛结束后,有人感慨:“原来一起用力喊出来、拼尽全力的感觉,能让心里的委屈和疲惫都跟着绳子一起绷断。”掰手腕较量:力量对决中的情绪释放活动尾声的“掰手腕”环节,则以微观的力量对抗为参与者提供了情绪出口。从紧张对峙到全力相搏,再到胜负后的释然,面部表情的戏剧性变化与肌肉的紧绷放松,构成了独特的减压体验。此次减压活动不仅为护理人员提供了释放压力的出口,更彰显了殷都区人民医院对员工身心健康的高度重视。通过寓疗愈于娱乐的形式,医院为构建有温度、有力量的护理 团队迈出了坚实一步。 未来,心 理护理学组将继续创新活动形式,深化心理服务内涵,为护理人员打造更温暖、更专业的心灵港湾。2025-06-30
-
殷都区人民医院急救技能培训全覆盖,“生命守护者” 在行动!为切实提升职工应急救援能力,确保人人掌握心肺复苏操作技能,殷都区人民医院精心组织行政后勤人员开展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专项培训及考核。全体参考人员全力以赴,以扎实的技能接受检验。考核前,医院充分发挥临床护理团队的专业优势,特别邀请三位经验丰富的临床护士长分别在三个培训室,开展 “小班化” 教学。培训室内,护士长们以模拟人为对象,边操作边讲解,从胸外按压的定位、手法、频率和深度,到开放气道的仰头抬颏法、人工呼吸的正确方式,每一个步骤都分解演示。学员们围在模拟人旁,目不转睛地观察,不时拿出手机记录关键动作。现场互动频繁,每当学员提出疑问,护士长们都会手把手指导,耐心纠正按压姿势、呼吸配合等细节问题,确保大家掌握规范动作。6月25日,医院再次“吹响集结号”,开展行政后勤人员单人徒手心肺复苏实操考核。尤为难得的是,此次考核现场,院领导们也放下日常繁忙事务,以普通参考人员的身份参与其中,以身作则推动急救技能的普及。在院领导的带头示范下,其他参考人员也纷纷拿出最佳状态,认真完成考核。经过紧张的考核,全体行政后勤人员凭借日常的刻苦训练,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实现职能科室全覆盖。此次行政后勤人员心肺复苏考核全员达标,是医院急救体系建设的重要成果。掌握心肺复苏技能,让行政后勤人员在面对突发状况时,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能立即行动的“生命守护者”。一直以来,殷都区人民医院始终将心肺复苏技能推广作为重点工作。临床医护人员定期开展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技能考试,不断巩固和提升专业急救水平,确保在面对真实患者时能快速、准确施救;同时,医院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将急救知识送进学校、社区等地,通过讲座、实操演练等形式,向广大群众普及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未来,殷都区人民医院将持续深化全员急救培训,拓宽急救知识普及渠道,让心肺复苏技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筑牢坚实防线。202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