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许江|祖国的脊梁 永远的丰碑

2021-09-17  关注: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

鏖战长津湖组诗

——致敬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致敬长津湖战役“冰雕连”烈士

作者:许 江


(一)

《长津湖的风雪》

长津湖的风雪

用125颗热血澎湃的心跳

去捍卫的冬天

他还是一个十九岁的孩子

用信念筑成了不可复制的战场

长津湖的风雪

刺骨冰彻却吓不倒正义之躯

手握钢枪 永葆冲锋的姿势

匍匐中的眼神充满了杀气

宁可向前十步死

绝不后退半步生

长津湖的风雪

掩没了你期盼已久的金达莱花开

今夜 你没有说一句话

却在心里 和牵挂的亲人道了别

再见!我的祖国

再见!我的至爱

长津湖的风雪

今晚 一刻也没有停止

冰凌围困住了岩石般的脸庞

胡须和眉毛都长了冰凌刺

眼珠子却瞪着像铜铃

长津湖的风雪

像刀绞一样 扎进每一根神经末梢

雪花凝住了我的呼吸

彻骨的寒冷 凝固了我的心跳

可无法改变

我胸怀遥远祖国的方向

长津湖的风雪

简直就是一把无比锋利的冰雪之刀

雕刻出一个伟大的永恒时刻

雕刻出胜利者的微笑

雕刻出让侵略者望而生畏的姿态


(二)

《长津湖的那一夜》

整个山谷

只有风在回荡

不,是怒吼 更像是夜在哭泣

雪花悲鸣

任由肆虐寒风的摆布

帽沿和枪口的冰凌铛的温度

只有手心和怀里的体温才知道

在这格外漫长的黑夜里

没有忘记来时的路

思绪的翅膀

穿梭在鸭绿江的两岸

好想投入祖国温暖的怀抱

猫头鹰藏在黑夜的枝头

蜷缩着头颅在呼唤

把长津湖的黑夜叫得凄凄惨惨

阵地上铺满了皑皑的积雪

我只能竖起耳朵睁大眼睛窥探

长津湖里的鱼儿也猫在水底

在聆听、在注视、在观察、在匍匐

M国鬼子的铁蹄 胆敢上前一步

正义的子弹必从胸腔的怒火中击发

那一夜

我闻到了一缕淡淡的金达莱花香

薰染着长津湖阵地的芬芳

定格成一幅史上最美的冰雕容颜

无怨无悔

只为我身后的祖国 安宁


(三)

《长津湖伏击战》

十月

长津湖畔的雪花

一刻也没停过

雨夹雪 雪夹冰

更像冰刀插入战士们单薄的军衣

乌漆抹黑的夜 扼杀了白昼

待最后一缕光芒 消散在天际

静待刀光剑影 血洒在掌心

等不及金达莱绽放 伤痕累累的灵魂

却找不到归来的路

倒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

山谷间没了声响 风却呼啸而过

全体将士眼神目不转晴 全神贯注

雪花伴着冰滴 冰冰冰

军鼓息声

美帝倭寇兵败长津湖之战

终究给历史画上了悲惨的句号

七十年后的今天

华夏儿女 向您鞠躬致礼

为您举起归乡的明灯

照亮您的前行

祖国已强大 专机接您回家

愿把您手心中最后一抹温暖

留给长津湖畔的金达莱花

2021.9.17


摘要: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长津湖战役中有一个场景让人震惊: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摄氏零下40度的阵地上,手握钢枪、手榴弹,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仿佛是跃然而起的“冰雕”群像。

【相关链接】

宁肯冻死也要完成任务,抗美援朝战争中,已由第1纵队第3旅扩编成第20军第60师的部队官兵,在鏖战长津湖的战役中泣鬼神、动天地,打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威风。

1950年10月,驻守上海的第60师受命北上山东。11月4日,部队在山东兖州仓促登车入朝。第一仗就是二次战役东线的长津湖战役,首战歼敌1个战车营,俘获美、英、土耳其和南朝鲜(韩国)官兵240人,缴获和击毁敌坦克、汽车78辆。接着奋战黄草岭,和兄弟部队一起给美“王牌军”陆战第1师以歼灭性打击。

此次战役,天气奇寒,气温降到摄氏零下三四十度。部队车运前,只发到华东地区规格的棉衣。其他一切入朝冬季装备,原准备车运途中补给。但由于任务紧迫,部队火速入朝,没有补上。战役中,广大指战员身着薄棉衣,戴着大檐帽,忍着极度饥寒,坚韧不拔,英勇奋战。固守门岘山以南1081高地的14个班的勇士反复与敌厮杀,全部壮烈牺牲;第180团3个营从阵地上下来时,仅剩20余名指战员;刚参加完第一届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归来的著名战斗英雄毛杏表也英勇牺牲。在极度严寒中,官兵们不分昼夜地站在雪地里,三天、五天、一星期……渐渐地,许多同志的手脚发黑了,溃烂了,脚、袜子、鞋子粘在一起了,紫黑色的血渍斑斑,加之作战地区崇山峻岭,大雪封山,运输极其困难,粮弹奇缺,部队官兵几天几夜粒米未进,仅以嚼雪充饥,一些同志在冻饿中牺牲了。但活着的同志仍斗志顽强,一些冻伤严重已不能行走的同志,用滑行,爬行甚至滚着身子,坚持战斗。第178团三机炮连副班长饶严昌,肩扛重机枪,一脚一个血印地坚持作战。战斗间隙,指导员端了一盆热水,拿了一双鞋子,帮他洗个脚,可他的鞋子已脱不下来了,指导员用刀子把鞋子割下来,见脚底已溃烂不堪,不能洗了,只得又用棉花和布包起来,鞋子也没法穿了。最后,当部队转移场地时,饶严昌又带领8个伤员,以一个长夜和半个白天的时间爬完了三公里的雪岭,到达了包扎所。

长津湖以南地区追击战历时17天,第20军牺牲受伤两万余人,其中17000多名伤员中有11200余人是冻伤的。第60师牺牲、战伤、冻伤减员也近一半,所属第180团第2连官兵全部冻死在阻击阵地上,但至死仍保持着战斗的姿势。全师还有不少班排战斗到全部壮烈牺牲。战友们掩埋烈士时,看到烈士们个个面向敌方,把把刺刀见血,有的至死仍紧握枪杆,有的抱住敌人难解难分,有的手指上挂着十几个手榴弹拉火圈。战役后期,粮源断绝,饥寒交迫,前线部队一天仅能分到几颗土豆“冻地蛋”,谁也舍不得吃,战士让干部,干部又用体温化开冰冻送给伤员。1985年8月,时任济南军区政委的迟浩田同志来到第20军检查工作,回想当年在朝鲜与第20军并肩作战,他深情地说:“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20军有很多冻死的,还主动绕到敌人后面,宁肯冻死也要完成任务,这种作风没有人不佩服的,当时一看到戴大檐帽的就知道是20军。那些冻死的官兵,看到了催人泪下。” 如今,长津湖战役被称为世界战争史上最残酷的战役之一,是彰显我军坚韧和勇气的史诗。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的

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这是志愿军上海籍战士宋阿毛同志在长津湖阵址上书写的绝笔信


作者简介

许江: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成都军区某部副参谋长;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诗歌中国会会员、南国作家学会理事、南国文学杂志社签约作家、南国文学重庆渝中社社长、北京写作学会文化艺术促进会副主席。

业余爱好:创作诗歌、散文诗、摄影。其散文、诗歌代表作品有《追捕》《他是一位父亲》《枪响了》《永不打烊的小酒馆》《难忘啊 那一场殇忆》《盼春归 山城》《战疫中 我若牺牲》《曙光》《静待花开》《好兄弟 归来兮》等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人民号、中国现代文化网、腾讯新闻、上游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新浪新闻、报、一点资讯、南国文学、西部诗刊、诗行天下、兰娟雅苑、山溪水、真的爱读、新诗界诗歌文化传媒、音悦诵等主流媒体平台。先后被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作家报、文化部《中华英才》半月刊社、全国郦道元文学组委会、中华现代文学艺术促进会、北京写作学学会、中国现代文化报刊管理出版社评为:“全国郦道元山水文学奖”“第二届中国实力派优秀作家”、“全国第六届道德教育新闻人物”、“2020最美作家”等荣誉称号。

 

我要评论

爆料平台

扫码关注315消费文化网
新闻热线:13401086968
邮箱:kjxxb2008@126.com
欢迎网友投稿爆料

视觉焦点

意见建议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