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许志新:《春泥护花》有感

2020-07-07  关注: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
时间过得真快,于老(于宝田,以下尊称“于老”)离开我们已一年多了。今天我们聚在一起,举行纪念于老去世的一本专著《春泥护花》的出版发行很有意义。首先我对尊敬的于老表示深切的怀念;二是对出版《春泥护花》一书付出辛劳的编辑同志表示敬意和感谢!三是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回顾于老一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回忆同于老近二十年来交往的难忘片段,他的一言一行,他的一举一动,他的一书一品,他的一诗一作,他的一毫一墨等等都历历在目,仿佛他的音容笑貌还那么亲切。虽然于老走了一年多了,思想上和感情上确实感到:很难忘怀!精神永存!值得学习!

许志新:《春泥护花》有感

于老他确实是一位“可敬、可亲、可念、可学”的革命老前辈,他确实是一位“可敬、可亲、可念、可学”的优秀老党员,他确实是一位“可敬、可亲、可念、可学”的著名书法家,他确实是一位“可敬、可亲、可念、可学”的知名诗作家!
我认为于老70多年的革命生涯和光辉历史,留下了很值得总结,值得挖掘,值得学习和弘扬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质、好精神。概括起来就是:
一是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思想品质。于老早年就读于磁县太行漳滨中学,后毕业于武汉大学,以至于参加革命后的不同岗位坚持学习,一身学习,干一行,学一行,爱一行,坚持学习,善于思考并与工作相结合,从于老的历次言谈举止和文章、诗词、书法中都可以深深体会到,这是我们需要一辈子学习和弘扬的。
二是他坚守信仰,爱国爱家的政治品格。于老作为一个老干部、老党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党的信仰坚定不移,一辈子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事业。他更热爱自己的家乡,他出身在磁县西部山区賈璧乡南賈璧村,经常关注和关心家乡的发展,对家乡的发展也提出了好多想法和建议。尤其是对南賈璧村老宅的红色历史,在1937年筹建华北第一个抗日民主县政府过程中的作用和有关情况进行了认真挖掘和研究,最终为发挥老宅在红色历史教育中的平台作用,用了很多心思和精力,并决定把老宅(磁县抗日民主县政府筹建处)贡献给了政府作为家乡的红色教育基地。这种关注国家、关心历史、关照未来的宽广心境和政治品格值得学习。
三是他爱好广泛,情趣向上的精神境界。于老一生完成很多工作任务,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爱好广泛,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情趣积极向上,一生对历史文化研究,对甲骨文的文化研究,对诗词的文化研究,对书法文化的研究和利用等等,都有深度、有影响、有建树。他思想灵活,心情乐观,从他广泛爱好和成果交流中看到了他的思想积极,性格开朗和情趣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也是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弘扬的。
四是他广交朋友,平和共事的崇高风范。于老一生平易近人,态度和蔼可亲,言行彬彬有礼。他结识的朋友很多,从地域看,有国际上的,中央机关的,东西南北的,河南郑州,河北石家庄,安阳,邯郸等很广;从岗位看,有机关干部,有老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有企业老板和管理人员,有经商人员,诗词界和书法界人员更多;从年龄看,有老同志,有中年同志,更多是年轻同志,许多忘年交等等,这些众多人员都能够谈得来,都能够共得好,而且有情谊,深交往,难割舍,都对于老的豁达性格,平和态度,合作共事感到很亲切,显示了新时代的革命乐观主义。这些好的处事风格、姿态、风范值得我们学习。
五是他勤俭一生,忠爱家庭的道德情操。于老他几十年如一日,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论是外出办事,在家谈话,还是公共活动都按时按点,穿戴讲究大方,对于外出活动,从不找麻烦,入乡随俗,注重简单实用。他勤俭起家,勤俭持家,勤俭一生,还有他那生活中的粗茶淡饭,工作中的精益求精,文化艺术上的独特品位,彰显了做人与做事的朴素道理和至高境界。特别是于老他和老伴(大娘赵美兰)两人忠爱一生,并肩战斗,相儒以沫,是生活的好伴侣,革命的好战友,都反映了和折射出了他那高尚的道德情操,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此时此刻,我们缅怀于老的丰富过去,回顾于老的宽厚人生,更激起了深深的怀念和沉思,让我们把握现在的好时代,珍惜老一辈给我们打下的好基础,认真学习于老的好思想,好品质,好风范,好精神,共同参与、开创和迎接美好的未来!

作者:磁县县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 许志新

2020年7月2日

许志新:《春泥护花》有感

 

我要评论

文章排行

爆料平台

扫码关注315消费文化网
新闻热线:13401086968
邮箱:kjxxb2008@126.com
欢迎网友投稿爆料

视觉焦点

意见建议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