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

【冯金林】散文/蝶变的“桥”

2018-12-24  关注:8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

【冯金林】散文/蝶变的“桥”

在南通有一座蜚声世界的“桥”,那是以家纺生产销售而名扬全球的叠石桥。

金秋时节,因为老客户美雅绗缝设备公司要制作新的图册,我再次来到叠石桥。叠石桥位于通州和海门市交界处,向南八里是通州川港镇,西北八里是通州姜灶镇,往东七里是海门三星镇。据说在清末道光年间,两县的界河上建了座用九块条石叠成的桥,故名叠石桥。那儿原本仅有一个小杂货店和一间剃头铺子。在时光的流逝中,旧叠石桥早已被拆除,物理意义上的叠石桥再也不复存在,但以叠石桥之名而打造的家纺市场的名气却越来越大。

四十年前的秋天,正在师范读书的我因一朋友结婚,想送一套时髦的绣花枕套,经同学介绍,骑车来到这里,几经打听才从一条路边找到那个“交易市场”,其实没有正规的场地和房屋,就是几十个村民摆的摊儿,在地上铺一块布,上面放着一些绣着鸳鸯、凤凰、牡丹、荷花之类的枕套、床帐挂饰等。问了问枕套价格,普通的五元,精致些的要八元,挑了许久,最后还是看中了一对八元的绣着鸳鸯的枕套。我把这价值半个月生活费的枕套送给了朋友,他非常喜欢,枕套还成了婚房里的一个亮点,亲友们赞赏不已。

那个年代的工商管理比较严格,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政策下,常有执法人员前来执法,小摊贩们就收起货物四散逃离。好在那里是两县交界处,这边来了躲到那边,小贩们在“游击战”的夹缝中求生存。

1978年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叠石桥迎来了生机。几年后叠石桥市场获得了合法身份,盖起了几排小瓦房,渐渐形成了一条商业街,其后叠石桥市场的发展势头锐不可当。到1995年我来此为客户拍产品照时,一幢拥有4000多个摊位的三层综合大楼已经耸立于叠石桥市场了,人来车往,络绎不绝。

【冯金林】散文/蝶变的“桥”

2001年叠石桥家纺市场更名为“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一座新城如火如荼地建设起来。在数年间,市场已经扩展到一百多万平方米,两万家商户密布于此,600多个品牌、1000余类家纺产品在此争奇斗艳,年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对外贸易达500亿元以上,获准发布中国首个家纺产品指数,与德国法兰克福,美国纽约第五大道并称为“世界三大家纺中心”。

近年来,我几乎每年都会去趟叠石桥,不仅是因为业务所需,也为了看看叠石桥的发展轨迹。每次来到这里总有新变化,心中也总会涌动出激情和感动。叠石桥的繁荣自不必说,最让人感慨的要数它的繁忙了。只要走进了叠石桥,家纺工厂星罗棋布、遍地开花,配套的纺织机械厂、原料布匹商、摄影基地、设计公司也随处可见,人们都忙碌着。一个个家纺公司,高大的厂房、气派的大门、清洁的厂区,向人显示着自己的实力与自豪。整个市场里,众商云集,挂着各地牌照的车辆川流不息。来自全国和世界的经销商们在这里看样订货,讨价还价,成交打包,再由物流公司把一包包床品、绣品运出家纺城,发往各地……我感慨于叠石桥人的富足,感动于叠石桥人的勤劳,感叹于叠石桥人的繁忙,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

策应“一带一路”,叠石桥人紧跟时代步伐,建起了跨境电商中心。创新通关,抱团作业,打开了走向世界的新路。林西村是个3500多人的村子,是最早摆地摊、吃“螃蟹”的,如今有600多人在国外做生意,分布在20多个国家,每年从村里卖到国外的家纺产品在3亿美元左右。叠石桥这个世界级的家纺中心,产业覆盖周边30多个乡镇,2500多家企业,60多万从业人员,家纺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50% 。

从路边地摊到专业绣品市场,从草根市场到世界家纺中心,从一个偏僻的小村到举世闻名的家纺城,叠石桥破茧成蝶。40年的岁月,40年的发展,这座“桥”已连接到全国各地和130多个国家地区、数千城市。穿越四十年的时光隧道,叠石桥人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名扬四海。我不禁感慨万千,举国上下,村村镇镇沐浴改革开放春风、感受改革开放成果、分享改革开放机遇都是相同、相等、相互的,叠石桥的变迁就是全国村镇变迁的缩影。作为农村改革开放的缩影和新时代农民创业创新的典范,叠石桥的崛起堪称奇迹。

秋阳正温暖着大地,我流连在叠石桥这片多情而又丰满的土地。叠石桥是家纺海洋、绣品之都、时尚之城、旅游胜地、购物天堂,这里洒满金色,这里充满传奇。我心里默默祝愿着叠石桥在新征程中更加璀璨辉煌!

【冯金林】散文/蝶变的“桥”

作者简介


冯金林,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寸草情深》、小说《风中一片情》。

 

我要评论

爆料平台

扫码关注315消费文化网
新闻热线:13401086968
邮箱:kjxxb2008@126.com
欢迎网友投稿爆料

视觉焦点

意见建议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