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王兴舟|「心香,又蕴有几瓣相思」麻雀小记

2022-08-19  关注: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

麻雀不是一种讨人喜爱的鸟,与小燕子相比,不仅形象不姣好,就连雀鸣与燕喃也有噪闹与静雅之分,但少时为我们带来欢乐和趣味最多的还是麻雀。

晚饭后无事,总爱到街上去走走,梧桐树上唧唧喳喳的尽是些麻雀。于是我走到梧桐树下,靠近这美妙的声音,仔细聆听一番才离开,时间久了就养成了习惯,虽然声音还是有点嘈杂,但现在赏听起来旋律和节奏竟是那样的分明,有强有弱,有起有伏,还有和声伴鸣呢!这让我想起巴金先生写的那篇著名散文《鸟的世界》来。在闹市的黄昏,麻雀啁啾成歌,演绎成了街头的音乐会,想来确有几分梦幻般的感觉。

我国幅员辽阔,种植谷物历史悠久,是麻雀的王国。我自幼生长在乡野,对麻雀再熟悉不过了,特别是在秋禾将熟之时,我们早饭午饭都得轮流着吃,替换着在谷子地里吼着嗓子驱雀,不但嗓子累哑了,而且还耽误我们不少趣玩的时间。因此,对麻雀就心生怨恨,缺乏怜悯之心了,且以捕雀为乐,玩出纷繁的花样来。我的四舅与大哥同龄,他们年少时捕捉麻雀的技艺确比同龄人要高出几筹,或粘或捕或诱或网或打或串等娴熟的捕技,常常让成群的麻雀成为他们手中的玩物。那时我家是个大四合院,每座房上都有两个大大的方格窗,四舅和大哥一天之内,竟把几个大窗都能挂满唧喳乱闹的麻雀,簇簇拥拥几乎遮严了窗面,雀鸣如雨,老远都能听得到,赢来全村人的观摩和称赞。后来我能力渐长,学得四舅和大哥一些捕雀的技能,最得意、最拿手的游戏也是捕雀,尤其是大雪纷飞的时节,雪盖大地,雀儿们找不到可供觅食的裸露田野,这为我们诱捕提供了良机。于是,我们找来大箩筛,用一根棍儿做支柱,把从门内延伸出来的长绳系在小棍儿的底部,在筛下铺上深色的布块,以雪做衬,吸引雀之眼球,再在上面撒上谷粒和麸皮,抵不住食物诱惑的麻雀就会蜂拥而进,我们趴在门槛后面细细地瞅着,只需轻轻地一拉绳儿,它们瞬间就被全部扣在其中了。然后,在大孩的唆使下,我们用盐水和一堆稀泥,麻雀连毛都不褪,用泥一糊,就扔进灶火里去烤,少顷掰开,就会喷出一缕白气,肉香的美味立刻弥漫了全屋,并招来一场乱哄哄的抢食闹剧。那时年幼无知,不懂什么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理,再加上大人们反复灌输麻雀的那么多坏处,连当时的饥饿也要迁怒到麻雀身上,愚蠢的人类对麻雀上演了许许多多的恶作剧,还延伸成一场遍及全国的歼灭麻雀的人民战争。当时人们不明就里,以捕雀为荣,我们这些顽童更是由于无知 也稀里糊涂地以虐杀麻雀为能事了,结果以残忍当英勇,以孟浪当乖巧,做了不少的荒唐事。如今,特别是关于麻雀的种种记忆,早没了儿时的那种欣喜和自豪。相反,每当我进山下乡看到成群的麻雀,像散落的黑色棋子一样成片地纷飞,旋上旋下,像一朵灰色的云彩,便会染上淡淡的哀愁……

我手边藏有一本上初中时买来的《歇后语大全》,书中大都把麻雀当成讥讽的对象,如“麻雀飞到糖堆上——空欢喜”“麻雀饮河水——干不了”等。最近我看了高尔基的童话《小麻雀》,结尾那句“麻雀妈妈的尾巴没有了……”让我每每想起就会因此感动,不知道在麻雀的生活里,还会有如此纯真的情趣在温馨着人类的心灵,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麻雀作为完美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

这么多年离乡漂泊,山里的物,儿时的事,已忘得差不多了。当夜读至深,心有烦愁时,忆起过去的事事物物,才会感到分外的亲切。现在我居住的小区,树木葱茏,群鸟汇聚,更多的还是麻雀了。每个清晨我都会在雀鸣中写下日记的第一笔,每天都要聆听唧喳成歌的雀唱,像欣赏晨曲一样。现在不管走到哪里,我都会在众多的鸟鸣声中,清晰地辨听到雀鸣的妙音。偶尔看见几只麻雀飞到窗台来,我还会特意撒上些米粒和面包碎末去招待它们,一来补赎少时的鲁莽和过失;二来实在是因为它们的啁啾,让我想起远在山里的家乡。

作者简介

王兴舟,笔名东坡石,诗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散文诗学会理事、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客座教授。已出版有诗集《月舟集》,散文集《贮云集》《那时花开》《太行风土小记》《梦里 有几朵花儿在开》等专著。

 

文章排行

周排行月排行

爆料平台

扫码关注315消费文化网
新闻热线:13401086968
邮箱:kjxxb2008@126.com
欢迎网友投稿爆料

视觉焦点

意见建议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