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王兴舟先生谈散文创作

2022-03-07  关注: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

去年,我在咱安阳师院文学院搞了一次讲座,题为《我的散文生活》,写作老师说要刊登在《流苏湖》上,我诚惶诚恐,惴惴不安。现摘其部分,与同学们聊聊,如有谬陋,请大家批评!

我就自己的创作实践,谈谈写散文应注意的事情。写散文,过去注重什么“形散神不散”,现在也被批得一塌糊涂,那用什么样的理论去指导散文创作呢?我是说不来。我仅就自己在散文写作上一些教训献给同学们,供大家汲取。

是文章的情感要节制,不能任其泛滥

情感一泛滥,文章就杂乱起来。如我的散文集《太行风土小记》里的一篇散文,名字叫《清风岭记》,虽然也获得了李清照文学奖散文类一等奖,但现在看来,情感控制就不够节制,文章写豫晋交界处的高山巅上一户人家,我与老汉交往几年的一些细节,随性而来,任笔漫写,就显得漫水横流,到处都是湿水兮兮,有点拖泥带水,看上去文章不干净、不利落、不精致。这篇文章的结尾也有点散,一发议论,文章便像流水一样,流着流着到最后就散了,散着散着就找不到内核了。同学们,文章写到最后一定要注意收,要收起来、收回来,别让它乱跑,不然跑了会儿,把整个文章就带偏了、拐跑了、没魂了。

再如我的《梦里有几朵花儿在开》这个集子里那篇叫《骨伤》的文章,现在看来结尾处处理的太淡,读到最后总感到缺少些什么,我一直在品味这个事,后来才觉得,是缺乏提炼。现在看来,这篇文章是应该让骨折这个事情的发生和治愈,产生一些人生的感悟才对,不然你咿咿呀呀疼了半年,就能听见几声嚎叫表征痛苦,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那人看过之后便会感觉冷漠,没热情、没收获,引不起读者的共鸣。文章写到最后,对生命、对人生要有感受、有感悟,要有刻骨铭心的体悟,那你疼了几个月,就不算白疼。文章的结尾处收得好,会有出奇不意的效果,因为一收就升华,一收就精当,一收就有思想高度。

是写文章要注重思考

要从景物景象景色,落实到人,从此出发要延伸和提升到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上,对人性的分析上,不然文章品味上不去。我的散文《落叶》发表在《文艺报》上,被《散文·海外版》选载,曾给我带来不小的影响,但这篇文章后来我再读它时,感觉它缺乏精致的思考,最后主题没有升华上去。这还得要说到结尾,结尾部分对一篇文章来说尤其重要,这要多看名家名著,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结尾都是经典,可以借过来用于散文写作。过去都说文无定法,那是一句应付性的话,其实散文的写作也是有套路的,有模式的,有规律的,现在什么事情没套路啊,小说有小说的套路,散文有散文的套路,但不管什么套路,同学们切忌一直用,在一个地方用,在所有时间用,那就栽了。不要一成不变,要一文一式,一人一式,一地一式,总之要多琢磨。

是为文要注意模糊结构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结构太明显的文章,给人以愣不拉叽的感觉,生硬而不柔美。散文创作中要注重结构,这是不错的,但巧妙地模糊结构则需要更多更大的功夫。不着痕迹,而结构深存,这才是高手、妙手。结构在文章里面,不能像人体骨骼图那样,一看就那么清晰,因为缺少血肉,缺少细节,那样的文章是丰满不起来的,文章是不会立起来的。大家以后阅读名人名作,你就会发现,越是讲究结构的文章,越是看不到结构;越是模糊结构的文章的结局总是脉络那么清晰。拿人体来说,骨骼就是人的结构,对文章来说结构就是情节,像人的四肢、头颅、躯干,这些结构性的东西都是能说得清的,不但形象而且直观;细节就像人体内的心跳、细胞、血流等就是说不清的那些东西,所以它是无数的、无限的,难以描述的。但一个人看上去美,不是看他骨骼的,而是欣赏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丰富表情的人。

关于散文的结构,创作时一定要考虑,虽不怎么要求刻意去为之,但下笔心中要有数,不但要有壳,更要有核。写文章是一种呈现,该呈现而没呈现,或呈现不完全,就会显得虚空,有漂浮感,但对读者来说,文章更多的作用应该像灯,要有光芒,是要照亮读者前方的路,照亮读者心里的暗,应该具有指引功能。灯,就是文章的内核,就是思想的力量。文章要像核桃一样,砸开壳就能找到仁,这仁就是一篇文章的核,是文心、是灵魂。一旦具备了它,文章马上就不一样。写文章要在重视结构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笔法、遣词造句、语言风格。

是结尾要漂亮

散文有个好的开头,还必须要有一个漂亮的结尾。文章的结尾要巧而奇,奇而异。要注意收,越到结尾文气越不能弱,文气越不能散,还要凝聚,要提炼,要扎实,要落实。但结尾要做到奇而不怪,不能怪得荒诞不经,不合常理;还要奇而不虚,不能读到最后让人感到一抓就空,在心里没点实际的触动和收获。好的文章,在结尾处看似不动声色,但却有严谨的逻辑,高度的聚集,像飘浮在空中的粉尘,集聚到一定厚度,就要自然地爆炸。结尾要有爆破力,震撼力!不能为了花哨而偏离真实和现实,但也不能一味地写真,使文章显得枯燥无味,到最后不能凝聚起足够的、坚强的力量。结尾处的标点符号也大有讲究,词与词之间的调度,每个标点的作用重大,所以这个时候,文章的每一个标点都要到位、准确,要有个性,要表达出自己的含义和情感。你摆个感叹号,读者也不一定跟着你去激动;画个问号,读者也不一定跟着你去思考。不要指望让标点去引导读者,要用美丽语言、意境去演绎这一切,让读者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走向你文章的深处,用标点太明显太直白太蛮横了,看上去就像大型活动引导掌声的人,会让人反感的。总之,不要故意去制造什么惊奇,随随便便的就来个叹号、问号、破折号,文章没那么简单,读者也没那么简单,这些标点它们都是利器,用不好啊,不伤害别人,就伤害你自己。所以每个标点使用,要慎之又慎,好好琢磨,要贴着情感和文思去用,该用什么标点就用什么标点,该有什么结果,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什么结果,这样就好了。

是散文写的长与短要看题材,适合长则长,适合短则短,不一味地去追求什么。


我写短的散文多,因为我的时间太碎片化了,一年四季就没有完整的时间让你使用,再加上报纸副刊发表也有字数要求,尽管如此我也偶尔写一些适合刊物发表的长篇,不过很少。但我要建议同学们,有机会、有愿望、有丰富的写作素材,也要有意识的写一些长的散文,锻炼一下,试试去如何驾驭它。写好长的散文,再写短的散文,会更得心应手一些。在这方面我提些建议,供同学们参考。写长篇散文,先得找准找好一个重“点”,然后再找到许许多多的“点”,找一条线把它们串起来,像项链一样,把分散的个体的独立的“点”,在一根主线的牵引下集聚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面”,点线面结合,就成为一篇完整散文。写到人物时,不要光写人物对话,要注意细节的描写,没有细节的散文,是傻大粗的,是没有神采的。写到触景生情时,要有思考和描写之功,不要简单地惊讶与感叹。一位外国作家说“作家是追捕自己心灵的猎人”。追捕心灵,我认为就是进入回忆,而回忆是以心灵富集心灵,以思想收集思想的行为。作家在追捕自己心灵的同时,无意中吸引来众多的读者,形成比较感人的效果。如写故乡,从哪里走?路上看到什么?如是熟悉的景物,还可以想象到旧时的模样,现在的变化,看到时的思考,看得到的景色、熟悉和陌生的人物,人的变化,人的命运与时代的关系等等,要调动身体的各个器官发挥通感作用去联想。通感运用好了,文章就灵动起来。写这类散文还要注意眼睛要向前看,看当下,不要一写就切回过去,人年纪轻轻的,就靠回忆生活,那还能行?更不能使之成为惯性,形成思维定式,否则很难会有突破,所以要以创新的姿态,形成挑战困难的势头,写出有新意的散文,这是我今天要特意给同学们说的。因为我存在这样的毛病很多,尽管有意克服了好长时间,仍是旧习难改,就像孙悟空的尾巴,变成旗杆了,仍猴性不改。所以,要努力在写作的初期就不出这方面的毛病,若是出了,就要立即去改,时间长了,想改,也就难了。

今天就聊到这儿,东拉西扯犹如呓语,请大家原谅!


作者简介

王兴舟,笔名东坡石,诗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散文诗学会理事、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客座教授。已出版有诗集《月舟集》,散文集《贮云集》《那时花开》《太行风土小记》《梦里有几朵花儿在开》等专著。

 

爆料平台

扫码关注315消费文化网
新闻热线:13401086968
邮箱:kjxxb2008@126.com
欢迎网友投稿爆料

视觉焦点

意见建议 返回首页